望月懷遠
(唐)張九齡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情人[1]怨遙夜[2],竟夕[3]起相思。
滅燭憐[4]光滿,披衣覺露滋[5]。
不堪[6]盈[7]手贈,還[8]寢夢佳期[9]。
【作者簡介】
張九齡(678~740),字子壽,唐代詩人。他是唐玄宗時期頗有聲譽的宰相之一,直言敢諫,曾預料到安祿山的反叛,主張早除禍患。后來受到李林甫的排擠,被貶為荊州長史。張九齡詩歌成就頗高,獨具“雅正沖淡”的神韻,寫出了不少留存后世的名詩,并對嶺南詩派的開創起了啟迪作用。張九齡才思敏捷,文章高雅,詩意超群,其《感遇》《望月懷遠》等更為千古傳頌之詩。張九齡的詩早年詞采清麗,情致深婉,被貶后風格轉趨樸素遒勁。
【注釋】
[1]情人:有思念之情的人。
[2]遙夜:長夜。
[3]竟夕:一整夜。
[4]憐:愛。
[5]露滋:露水的滋潤。
[6]不堪:不能。
[7]盈:充滿。
[8]還:回,歸。
[9]佳期:歡樂的約會。
【譯文】
一輪明月從海上升起,這時,遠在天邊的親人和我同樣在望著月亮。有思念之情的人,怨恨夜太長了,因為整整一夜里,思念之情都無法間斷。熄滅了蠟燭,更覺得月色皎潔可愛,披衣走到屋外長久地望月,感到了深夜露水浸潤的涼意。月光雖然可愛,卻不能滿滿地捧在手里把它送給遠方的親人,倒不如回去睡覺,在夢中與親人相會。
【賞析】
《望月懷遠》是作者在離鄉時,望月而思念遠方親人所寫的,寄托了遭讒受貶的遷謫之思。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二句寄景抒情,出句寫景,對句由景入情。詩中人不說自己望月思念對方,而是設想對方在望月思念自己。構思奇巧,含蘊有致,生動地反襯出詩寄托的深遠意蘊。詩用一“生”字,極為生動,這同張若虛“海上明月同潮生”詩句中的“生”字,有著同工異曲之妙。望月是實景,懷遠是設想,詩人巧妙地把寫景和抒情融合起來。寫出彼此共對皓月之境,又蘊涵懷遠之情,也留下聯想和想象的空間。首聯擒題,以下諸句便由此生發開去。
“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二句,這是對詩中人由想象而返回現實,由望月而轉身就寢的矛盾心情的表述。這里寫出多情人由懷遠而苦思,由苦思而難眠,由難眠而怨長夜的種種連鎖動作過程,也包含著有情人的主觀感情色彩。這一聲“怨遙夜”,包含著多么深沉的感情!
“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二句,貌似寫賞月,實則寓寫懷遠幽思。詩寫出月光的可愛,也寫出詩人寄意的深遠。句中的“憐”和“覺”兩個動詞用得好,使詩中人對遠方之人的思念之情得到充分表達,這是一種因望月而懷人,又因懷人而望月的情景相生寫法,它勾勒出一個燭暗月明,更深露重,人單思苦,望月懷遠的幽清意境。
“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二句,寫因思念遠方之人不得相見,故面對月華情不自禁地產生把月贈送遠方之人的想法。這是一種無可奈何的癡念。但借此更襯托出詩人思念遠方之人的深摯感情,使詩的懷遠更為具體、更有含蘊。詩便在這失望和希望的交集中戛然收住,讀之尤覺韻味深長。
《望月懷遠》是月夜懷人之作,情深意永,細膩入微。全詩以“望”“懷”著眼,把“月”和“遠”作為抒情對象。所以詩中處處不離明月,句句不離懷遠。望月念遠,相思難眠,夢中相逢,都是人世間常有的情景,詩人娓娓道來,親切感人。
【思考與練習】
1.請談談“海上生明月”中的“生”有什么妙用?
2.本詩中詩人借月表達了什么情感?
上一篇:(唐)杜甫《月夜憶舍弟》初中詩文|注釋|譯文|賞析|思考與練習
下一篇:(宋)林逋《梅花》初中詩文|注釋|譯文|賞析|思考與練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