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遇談“三余”勤讀
(晉)陳壽
有人從學者,遇不肯教,而云:“必當先讀百遍。”言:“讀書百遍,其義自見[1]。”從學者云:“苦渴[2]無日。”遇言:“當以‘三余’。”
或[3]問“三余”之意。遇言:“冬者歲[4]之余,夜者日之余,陰雨者時[5]之余也。”
——選自《三國志·董遇傳》
【作者簡介】
陳壽,字承祚,西晉巴西安漢(今四川南充),西晉史學家,著有《三國志》。
【注釋】
[1]見:顯現,明白。
[2]苦渴:苦于,“苦渴無日”即“苦于沒有時間”。
[3]或:有人。
[4]歲:年。
[5]時:此指一年四季。
【譯文】
有個想向董遇求教的人,董遇不肯教,卻說:“必須在這之前自己先讀百遍。”意思是:“讀書一百遍,它的意思自然顯現出來了。”求教的人說:“苦于沒時間。”董遇說:“應當用三種剩余時間。”
有人問“三余”的意思,董遇說:“冬天是一年的農余時間(可以讀書),夜晚是白天的多余時間(可以讀書),天陰下雨的日子是一年四季都有余的時間。”
【賞析】
在這篇短文中,董遇教給了人們讀書可以抓住三種剩余時間,一點即明,讓人感到讀書確實如此。“讀書百遍,其義自見”的意義在于要勤讀書,多讀書,才能真正掌握知識的要義。
【思考與練習】
讀完本文后,談談本文與《孫權勸學》在思想內容上的異同。
上一篇:(唐)李白《菩薩蠻》初中詩文|注釋|譯文|賞析|思考與練習
下一篇:(南唐)李煜《虞美人》初中詩文|注釋|譯文|賞析|思考與練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