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史朔閏表》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二十史朔閏表》是一部檢索中國歷史紀年的重要文史工具書。作者為已故著名史學家陳垣(1880~1971)。中國歷史紀年多用干支、年號等方法,中歷紀年中又出現朔日、閏月等現象。此書為文史工作者推算中歷紀年、計算古代日期、換算中西紀年等,提供了較為科學、便利的參考依據。作者曾作有《中西回史日歷》,在此基礎上,又經縮編而成《二十史朔閏表》,并附有西歷、回歷。此書以中歷紀年為主,以西歷、回歷為參照,以表的形式分行標出干支年號,其行中順序標出12個月及閏月的朔日干支、對應的西歷月日、置閏月份等,同時也注明歷代帝王的廟號或謚號、年號、年數。全書上起漢高祖元年(前206),止于公元2000年,共計2200多年的紀年。劉宋元徽四年(476)以前,以羅馬歷與西歷與中歷相對照,此后西羅馬帝國滅亡,羅馬歷廢止。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又增加回歷紀年,于表中中歷紀年之下注明回歷歲首對應的中歷月日。此外表內還注有歷朝歷代的改歷、改元等方面的內容。書前有《年號通檢表》、書后附有《魏蜀吳朔閏異同表》、《陳周隋朔閏異同表》、以及《日曜表》等。《二十史朔閏表》主要適用于中歷換算公歷。中國古代多采用年號紀年、干支紀日的方法,換算時,首先于表中查找到需要換算的朝代、帝號、年號及年代,再于其下的豎行找到需換算的月份,然后根據表上所列當月朔日的干支,依六十甲子表的順序推算到需換算的日期干支,并計算出從朔日到這天的天數,再按表上左側注明的公歷月日加上天數,即可推算出具體的公歷日期。由于此書僅標明中歷諸月朔日,計算及換算不甚方便,另外,公元前在表中沒有注明公歷日期,因此難于換算。此書最初在紀年上止于民國二十九年(1940),于1926年由北京大學研究所出版。1956年,古籍出版社重印。1962年,經作者增編,而將紀年的下限延至2000年,由中華書局出版。
上一篇:《二十五史補編》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下一篇:《二程集》作品簡析與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