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文導讀
《行路難》 是漢魏樂府舊題, 屬 《雜曲辭歌》。 “《行路難》, 備言世路艱難及離別傷悲之意”。 李白詩集中 《行路難》 共有三首, 舉了許多懷才不遇、 仕途坎坷的事例。本詩是第一首, 這首詩大約作于天寶三年 (744) 李白遭讒毀離開長安之際, 此時他內心極為抑郁苦悶, 思想十分矛盾, 既想 “垂釣碧溪”, 又欲 “掛帆濟海”, 一展抱負,因此, 本詩思想感情激蕩起伏, 大起大落。
本詩既善于用典, 又頗富想象, 并施以夸張的描寫和形象的比喻, 淋漓盡致地表現了李白矛盾復雜的感情, 在學習時要注意體會。
課文注譯
金樽清酒斗十千(2),玉盤珍羞(3)直(4)萬錢。
停杯投箸(5)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
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6)雪滿山。
閑來垂釣碧溪上(7),忽復乘舟夢日邊(8)。
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9)?
長風破浪(10)會有時,直掛云帆濟(11)滄海。
(1) 〔樽〕 古代盛酒的器具。 (2) 〔斗十千〕 一斗值十千錢 (即萬錢 ), 形容酒美價貴 。 (3) 〔珍羞 〕 珍貴的菜肴。 羞, 同 “饈”, 美味的食物。 (4) 〔直〕 同 “值”。 (5) 〔箸〕 筷子。 (6) 〔太行〕 太行山, 在現在山西、河南、 河北三省交界處。 (7) 〔閑來垂釣碧溪上〕 呂尚80歲時在渭水的磻溪垂釣遇周文王, 后輔佐周武王滅商。(8) 〔忽復乘舟夢日邊〕 相傳商朝的伊尹在被商湯委以國政時, 曾夢見自己乘船在日邊經過。 這兩句詩寫詩人對自己從政前途有所期待。 (9) 〔今安在〕 如今身在何處。 安, 哪里。 (10) 〔長風破浪〕 比喻實現政治理想。 南朝宋使宗愨少年有大志。 他叔父問他的志向, 他回答說: “愿乘長風破萬里浪。” 云帆, 高高的帆船。 (11)〔濟〕 渡。
文章鏈接
擬行路難(其六)
鮑照
對案不能食, 拔劍擊柱長嘆息。
丈夫生世會幾時? 安能蹀躞垂羽翼!
棄置罷官去, 還家自休息。
朝出與親辭, 暮還在親側。
弄兒床前戲, 看婦機中織。
自古圣賢盡貧賤, 何況我輩孤且直!
譯文:
面對一桌飯菜無法吃下去, 拔出劍來靠在柱子上長聲嘆氣。
大丈夫活在世上能有多少歲月, 怎能窩窩囊囊地度過這一輩子。
這官我不做了, 回家自在地休息。
早上出門與親人告辭, 晚上歸來又同妻兒在一起。
在床前逗孩子歡笑, 看著賢妻在機上把布織。
從古以來的圣賢都貧賤, 更何況我們這些家孤性直的人。
上一篇:飲酒(其五)初中文言文閱讀|注解
下一篇: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初中文言文閱讀|注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