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朝在北方,也有進士的考試制度,也有文人如趙秉文、王若虛輩,只是沒有什么特殊之處。值得提出的是金末的元好問。
元好問(1190—1257),字裕之,別號遺山,太原秀容人。是金末詩人,與姜夔同時。能古文,能詩,是金國文學的代表作家。古文繼承韓愈、歐陽修,詩歌學韓愈、蘇軾,不重色彩的華麗,反映了金代的社會現實,以七古最好。
他有《論詩絕句三十首》,是模仿杜甫的《戲為六絕他有《論詩絕句三十首》,是模仿杜甫的《戲為六絕句》而作,實則是詩歌的批評,比如:
慷慨歌謠絕不傳,穹廬一曲本天然。
中州萬古英雄氣,也到陰山敕勒川。
奇外無奇更出奇,一波才動萬波隨。
只知詩到蘇黃盡,滄海橫流卻是誰?
前一首論《敕勒歌》,贊自然、淳樸詩風,后一首說明詩的意境是無窮的。他反對江西詩派,指明其借李學杜并未學到杜詩的風貌:
古雅難將子美親,精純全失義山真。
論詩寧下涪翁拜,未做江西社里人。
元好問輯金人詩為《中州集》十卷,輯金人詞為《中州樂府》。
上一篇:《元人雜劇的體制與搬演》
下一篇:《楊萬里與范成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