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文導讀
蘇軾 (1037—1101), 字子瞻, 號東坡居士, 眉州 (今四川眉山) 人, 北宋杰出的文學家、 書畫家。 一生仕途坎坷, 屢遭貶謫, 在文學上造詣非凡, 成為一代宗師。
蘇軾在熙寧四年 (1071) 因對王安石變法持不同政見而自請外任。 朝廷派他到杭州當通判, 三年任滿轉任密州太守。
詞的上片敘述了此次出獵的情況, 特別突出了作者的少年狂氣; 下片以抒情為主,表述了自己企望為國御敵立功的壯志。 全詞從題材、 情感到藝術形象、 語言風格都洋溢著一種粗獷、 豪放的氣韻。
課文注譯
老夫(2)聊(3)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4),錦帽貂裘,親射虎,看孫郎(7)。
酒酣胸膽尚開張(8)。鬢微霜(9),又何妨?持節(10)云中(11),何日遣馮唐(12)?會(13)挽雕弓(14)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15)。
(1) 選自 《東坡樂府箋》。 江城子, 詞牌名。 密州, 現在山東諸城。 熙寧七年 (1074), 蘇軾由杭州通判遷為密州太守。 這首詞是次年冬與同僚出城打獵時所作。 (2) 〔老夫〕 作者自稱。 (3) 〔聊〕 姑且, 暫且。 (4) 〔左牽黃, 右擎蒼〕 左手牽著黃犬, 右臂托著蒼鷹。 黃, 黃犬。 蒼, 蒼鷹。 (5) 〔千騎〕 上千個騎馬的人, 形容隨從之多。 騎, 一人一馬稱一騎。 (6) 〔傾城〕 全城的人都出來了。 形容隨觀者之眾。 (7) 〔孫郎〕 指孫權, 這里是作者自喻。 據 《三國志·吳志·吳主傳》 載, 孫權曾經 “乘馬射虎”。 (8) 〔胸膽尚開張〕 胸懷還很寬闊, 膽氣還很豪壯。(9) 〔微霜〕 稍白。 (10) 〔節〕 符節。 古代朝廷使者所持的憑證。 (11) 〔云中〕 古郡名, 在現在內蒙古托克托東北。 (12) 〔馮唐〕 人名, 漢文帝時的一位郎官。 據 《史記·張釋之馮唐列傳》 載: 漢云中太守魏尚抵御匈奴有功, 卻因為報戰果時多報了殺敵六人而獲罪削職。 馮唐向文帝進諫, 文帝命馮唐持符節去云中郡赦免魏尚, 復為云中守。 這里作者是以魏尚自比。 (13) 〔會〕 定將。 (14) 〔雕弓〕 飾以彩繪的弓。 (15) 〔天狼〕 星名。 傳說天狼星 “主侵掠”(《晉書·天文志》)。 這里指自西北來進擾的西夏軍隊。
問題與探究
在蘇軾筆下, 我們能領略一種愛國主義的雄厚之氣, 請談談對當代愛國主義的理解。
文章鏈接
念奴嬌·赤壁懷古
蘇軾
大江東去, 浪淘盡, 千古風流人物。 故壘(2)西邊, 人道是、 三國周郎赤壁。 亂石穿空, 驚濤拍岸, 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畫, 一時多少豪杰!
遙想公瑾當年, 小喬(3)初嫁了, 雄姿英發。 羽扇綸巾(4), 談 笑 間 、 檣 櫓 灰 飛 煙滅(5)。 故國神游, 多情應笑我, 早生華發。 人生如夢, 一尊還酹江月(6)。
注釋:
(1) 〔赤壁 〕 東漢漢獻帝建安十三年 (208) , 曹操進攻東吳 , 東吳將領周瑜在赤壁以少勝多 。(2) 〔 故壘 〕 此處指赤壁之戰時留下的軍營外的防護墻 。 (3) 〔 小喬 〕 《 三國志·吳志·周瑜傳 》 :“(孫策攻取荊州時 ) 得橋 (喬 ) 公兩女 , 皆國色也 。 策自納大橋 (喬 ), 瑜納小橋 (喬 )。” (4) 〔羽扇綸巾〕 羽扇, 用長羽毛做的扇。 綸巾, 配有青絲帶的頭巾。 (5) 〔檣櫓灰飛煙滅〕 指周瑜大敗曹操。 檣, 桅桿。 櫓, 船槳。 此處以 “檣櫓” 代指曹操的軍隊。 又因周瑜是以火攻勝曹, 故稱曹軍 “灰飛煙滅”。 (6) 〔酹〕 灑酒于地以示祭祀。
譯文:
大江滾滾東去, 大浪淘盡千古英雄人物。 軍營外的防護壁正是三國周郎在赤壁大戰中留下的。 險峻山石橫空而出, 江濤咆哮擊岸, 浪花猶如白雪般卷起。 江山如畫般壯麗, 多少英雄豪杰載入史冊。
遙想當年公瑾, 小喬初嫁, 英姿煥發, 持羽扇, 佩綸巾, 談笑之間, 大敗曹軍。我神游大戰之地感慨萬千, 人們恐怕會笑我感情豐富, 早生華發。 人生真像一場夢啊,讓我用一杯酒祭祀歷史吧!
上一篇:漁家傲·秋思初中文言文閱讀|注解
下一篇:武陵春初中文言文閱讀|注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