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兩漢文學的內(nèi)容·先秦諸子散文·法家著作
法家著作主要有《管子》《商君書》《韓非子》《諫逐客書》。
《管子》是管仲學派的著作匯編,多數(shù)文章可能出自戰(zhàn)國中后期齊國稷下學者之手。他們或搜集管仲佚文逸事,或采錄齊國官私記聞,或假托管仲名義立說,或兼取稷下各派講學資料,混合編輯成這部規(guī)模巨大的文獻集。秦漢之際可能又有所增益。西漢末年,劉向編定為86篇。今本篇數(shù)與之相同,但其中10篇有目無文。全書思想以法家居多,也有道家、名家、兵家、陰陽家和少許儒、墨成分。
《管子》的文體,大部分是議論文和說明文,有一部分記敘而兼議論,或故事與對話相混合。體例駁雜,語言風格和文字水平很不一致,顯然沒有經(jīng)過統(tǒng)一加工。
從文學角度看,《管子》 中令人感興趣的是歷史傳說和寓言故事。關于齊桓公如何任用管仲成就霸業(yè)的事跡寫得較為具體?!洞罂铩菲獛缀跏腔腹炯o,史實綜合《左傳》《國語》,大致可信,有些場面和情節(jié)經(jīng)過夸張。有些歷史故事帶有一定訓誡意義,如《小稱》篇鮑叔勸桓公“勿忘在莒”,以及易牙作亂,桓公餓死等,后人經(jīng)常引用。桓公關門與管仲謀伐莒縣,謀未發(fā)而已聞于國中?;腹凡樾姑苷?,原來是送飯的小臣從君臣說話時“口開而不合”、“舉手而指”等動作猜出來的。類似當時所謂隱語以及后世的筆記小說。
《輕重》篇集中反映經(jīng)濟思想和商業(yè)活動,記錄齊國如何采用權謀詐術,操縱各諸侯國市場,控制物價貴賤,達到經(jīng)濟和政治目的。如“謀魯梁”故事,故意讓鄰國經(jīng)濟畸形化,成為單一的依賴型原料供應地,從而加以控制?!瓣幚镏\”利用其霸主地位,把普通物品規(guī)定為特殊禮品,抬高價格,又搶先準備好這類物品,待機出售,大獲其利。在國內(nèi)則采取政治表彰和經(jīng)濟干預等手段來推行某種經(jīng)濟政策,如表揚私家修倉儲糧備荒,鼓勵借貸,干預集市貿(mào)易,壓制商業(yè)活動,利用天象號召國民備戰(zhàn)防災。這些故事不可能是春秋時的實錄,但體現(xiàn)了戰(zhàn)國后期學者自覺運用經(jīng)濟規(guī)律的智能。先秦古籍中記經(jīng)濟活動者以《管子》為最豐富,故在經(jīng)濟思想史上十分珍貴,在文學史上也是罕見的題材①。
《管子》的議論文不乏佳作。如《牧民》篇提出:“禮義廉恥,國之四維。四維不張,國乃滅亡?!薄皞}稟實則知禮義,衣食足則知榮辱?!睂笫郎钣袉⒌稀S行┱芾砦纳㈨嵔Y合,富于文采,如《白心》《內(nèi)業(yè)》《心術》等是。有的政論文居然采用賦體,如《四稱》篇全文四段,分述有道之君、無道之君、有道之臣、無道之臣四種表現(xiàn),鋪敘形容,比擬夸張,整齊押韻。與宋玉《風賦》、枚乘《七發(fā)》有些相似。后來宋人王禹偁《待漏院記》,摩寫賢相庸相奸相待漏時的不同心態(tài),或許有所借鑒。
《商君書》是商鞅學派的論文集。
商鞅(約前380-前338)是戰(zhàn)國中期著名改革家,曾協(xié)助秦孝公變法,使秦國迅速富強,為后來秦始皇統(tǒng)一中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今本《商君書》24篇。據(jù)馬來西亞學者鄭良樹教授研究,其中《墾令》等5篇為商氏自著,余下的可分五組,是五個時期不同作者所作①,可備參考。
《商君書》的文章,除《更法》《定分》兩篇為對話體,其余都是專題議論文。有些題目摘自首句二字,有些篇用“臣聞”開頭,而稱對方為“王”,像商鞅向孝公言事口氣。各篇文章大都簡短,語句緊湊,風格峭拔。有時劇談雄辯,展開爭論,如《更法》。有的文章句子短促有力,論述果斷干脆,口氣斬釘截鐵,似乎不容置疑,如《去強》。為了說明問題,《商君書》的作者偶爾擷取社會生活中某些現(xiàn)象作為例證,往往能切合本旨。如《定分》篇中說:
一兔走,百人逐之,非以為兔可以分為百,由名分未定也。夫賣兔者滿市,而盜不敢取,由名分已定也。故名分未定,堯舜禹湯將如鶩焉而逐之;名分已定,貪盜不取。
此例充分體現(xiàn)所有權和一切法權在社會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其中包括了深刻的政治經(jīng)濟學和法學原理。從極平常的事實中發(fā)現(xiàn)極普通的規(guī)律,表現(xiàn)出作者敏銳的觀察力。
《韓非子》是韓非的著作匯編。共55篇,基本上屬于自著。
韓非(前280?—前232)是荀子的學生,出身韓國貴族,為人口吃,但會寫文章。其書傳到秦國,秦王嬴政十分欣賞,設法把他弄到秦國,不久因同學李斯的誣陷而入獄自殺。
韓非是先秦法家的集大成者。他把商鞅、申不害、慎到三家匯合為一個整體,主張治國必須有明確的法令,執(zhí)法貴在嚴明;人主要善于駕馭群臣,知人善用,因事責功,還要實行暗中監(jiān)督;國君必須緊握權勢,實行中央集權制。在哲學上,他繼承了荀子的唯物主義,把老子的“道”解釋為事物的客觀規(guī)律,認為社會歷史是不斷進步的。還發(fā)展了荀子的性惡論,認為人與人之間都是利害關系,都互相算計,因此必須用嚴刑峻法來約束防范。韓非的思想和荀子同樣都是為建立封建地主階級專政服務的。
韓非的政論散文,具有峭拔嚴峻、犀利明快、剖析入微、尖銳激切的特色。名作如《五蠹》,批評崇古法古思潮,強調(diào)發(fā)展變革,反對因循守舊,這是對的;但又鼓吹“明王之國,無書簡之文,以法為教,以吏為師”,導致文化上的專制主義和政治上的強權主義。文章恣縱直捷,波瀾壯闊,語夾風霜,危言聳聽,頗能代表法家的作風?!墩f難》是專門研究游說之術的論文,開頭故意迂回破題,然后歷數(shù)游說中的各種困難及其解決辦法。分析透徹,論證縝密,行文敷暢,而又峰巒迭起,對國君性格的解剖尤為精辟,喉下有逆鱗之喻,警絕千古?!豆聭崱菲饕獙懹兄螄拍艿姆ㄐg之士與竊居要位的重臣的矛盾。深刻揭露“當涂之人”營私舞弊,借權固勢,蒙蔽國君的情形。對“法術之人”懷才不遇遭陷害打擊的命運表示強烈不平。其中交織著韓非本人的感慨,通篇貫穿著悲憤激越的感情?!峨y一》《難二》《難三》《難四》是一組駁難體史論。作者不是以史學家的嚴肅態(tài)度對歷史人物作客觀的評價,而是帶著法家的鮮明傾向性借題發(fā)揮,以闡明自己的政治主張。他熟練地運用形式邏輯,對傳統(tǒng)觀念一一批駁。有些文章很能切中要害,有如老吏斷獄,使論敵無可逃遁。此類文章,實開后世史論體之先聲。
《韓非子》中最引人注意的是寓言故事。它已不只是個別舉引來充當說理的工具,而是視為一種文學體裁,有目的地收集整理或創(chuàng)作,而后分門別類編輯成為寓言故事專集,如內(nèi)外《儲說》《說林》《十過》等是。其中最精彩的是那些帶有箴戒性、諷刺性的社會寓言。如“自相矛盾”,作者意在批評儒家思想,客觀上卻形象地表達了形式邏輯三大規(guī)律之一的矛盾律。今天普遍使用的“矛盾”一詞即來源于此。再如“守株待兔”,體現(xiàn)了對偶然與必然的深刻理解。“鄭人買履”辛辣諷刺崇拜教條不相信實際到了愚不可及地步的笨蛋?!盀E竽充數(shù)”揭露不學無術混在樂隊里吃大鍋飯的騙子。這些故事,不但在當時具有積極意義,至今仍能給人以教益。其藝術風格不同于莊子寓言的浪漫主義,而傾向于現(xiàn)實主義。作者最善于抓住各類人物的本質(zhì)特征,三言兩語就能勾畫出一幅幅丑態(tài),有時使人捧腹大笑,有時讓人會心微哂,其手法與現(xiàn)代的漫畫、相聲是相通的。
《韓非子》有大量歷史故事,實際上也是寓言。它們并非真實可靠的信史,而是經(jīng)過藝術加工的文學創(chuàng)作。例如孔子的形象,有時充當韓非批判的靶子,有時卻成為法家的代言人,完全失去了孔子的真面目。而像“扁鵲見蔡桓公”、“晉平公庖人辯炙有發(fā)”等故事,情節(jié)沖突富于戲劇性,作者故意賣關子,層層遞進,蓄氣為文,最后方出驚人之筆,是可以當作歷史小說的雛形來讀的。
李斯,原為楚國上蔡人,曾與韓非同學于荀卿之門。公元前247年入秦,為呂不韋舍人。秦王政十年(前237),秦王發(fā)現(xiàn)助秦修水利者乃韓國奸細,遂下令驅(qū)逐一切外來人士。李斯亦在其中,于是寫了著名的《諫逐客書》。秦王收到這封信,立即收回成命。李斯亦于途中被追回,并逐步提升。
《諫逐客書》歷來受到好評。它論據(jù)充分,說理周密,繼承了荀子散文的富贍;而在鋪敘狀物、正反對比方面,又有縱橫家氣勢。對漢初賈誼、晁錯的政論有直接影響。由于多用排比駢偶,又被推崇為“駢體初祖”。
1975年,湖北云夢秦墓出土一批簡書,寫作約在秦昭王至秦始皇時期,有文學價值者是《為吏之道》,是當時為吏者學習的教材。該文前半部分以四言韻語講如何以法治民,后半部分有八首詩歌,格式與荀子《成相》相同,是研究先秦通俗文學的珍貴資料。
注釋
① 參見譚家健《〈管子〉的文學價值》,《管子學刊》1987年3期。① 參見鄭良樹《商鞅及其學派》,學生書局1987年版。
上一篇:先秦兩漢文學與原始宗教·楚辭和原始宗教
下一篇:清代文學·清代戲曲文獻·清代戲曲史料的介紹與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