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鄭 谷
暖戲煙蕪錦翼齊,品流應得近山雞。
雨昏青草湖邊過,花落黃陵廟里啼。
游子乍聞征袖濕,佳人才唱翠眉低。
相呼相應湘江闊,苦竹叢深日向西。
[注釋]
鄭谷因寫《鷓鴣》,被譽為“鄭鷓鴣”。青草湖:泛指洞庭湖一帶,歷史上是屈原流落的地方; 而黃陵廟是為舜之二妃而立的。這兩個歷史故事,令遷客游人到此易發羈旅愁懷。
[鑒賞導示]
鄭谷是五代詩人。詩作構思縝密,用字精巧。曾被同代詩人齊己尊為“一字師”。
[鑒賞]
這首詩表達了羈旅鄉思之愁。
首聯先以“暖”字表現鷓鴣的習性、羽色和形貌,以“錦”字點染出其斑斕的羽色,后說鷓鴣的美可以和美麗的山雞同列。頷聯的“雨昏”、“花落”與上聯的“暖”截然相反,荒江、野廟形成了一種凄迷幽遠的意境,渲染出一種令人魂銷腸斷的氛圍。頸聯直接寫作者自己,間接寫鷓鴣之聲,用了襯托的手法:鷓鴣的啼鳴竟成了少婦相思曲、游子斷腸歌,人之哀情和鳥之哀啼虛實相生,互為補充,相得益彰。尾聯寫鷓鴣在浩瀚的江面上回響。“苦竹叢生”寫環境。“湘江闊”、“日向西”,使鷓鴣之聲越發凄唳,景象越發幽冷。這里作者把握住了人和鷓鴣在感情上的聯系,言雖盡而意無窮,透出詩人那深深的羈旅鄉思之情。
這首詩形象傳神,著字精巧,構思縝密,感情充沛,以動作映情態,情景相融相生,難怪世人譽之為“警絕”了。
[鑒賞要點]
[1]名句:“雨昏青草湖邊過,花落黃陵廟里啼。”[2]構思縝密,用字精巧。[3]情景相生。
上一篇:《[唐]李 端·鳴箏》高考古詩鑒賞
下一篇:《[宋]辛棄疾·鷓鴣天·代人賦》高考古詩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