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柳 永
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11)。念去去(12)千里煙波,暮靄(13)沉沉(14)楚天(15)闊。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16)冷落清秋節(17)。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年(18),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19),更與何人說!
[注釋]
寒蟬:這里指秋蟬。凄切:形容蟬聲凄涼而急切。長亭:古時設在大道旁的亭屋,人們相送時多于此處作別。驟雨:急雨。都門:這里借指汴京。帳飲:在郊外搭設帷帳,置酒飲宴 ,送行作別。無緒:沒有好情緒。蘭舟:木蘭之舟,借指船。催發:催人登舟開船。執手:彼此雙手相握的樣子。(11)凝噎(ye):形容喉中如被堵塞,說不出話來。(12)去去:遠行又遠行之意。(13)暮靄(ai):晚間的云氣。(14)沉沉: 這里形容云氣密結的樣子。(15)楚天: 泛指南方的天空?,F在長江中下游一帶,古代都曾屬于楚國。(16)哪堪:哪能受得住。(17)清秋節:冷落凄涼的秋天。(18)經年:隔年。(19)風情:這里指情思。
[鑒賞導示]
柳永(980—1053),初名三變,字耆卿。福建崇安人。北宋詞人。他精通音律,又很能向民間詞吸取營養,創作了許多新型的長調,使得詞這一文學樣式更加豐富多彩。他的作品在當時流傳很廣,傳說“有井水處,即能歌柳詞”。作品內容主要是寫男女相思和做客流浪的生活,反映出封建社會一般失意文人的思想情緒。其中不少作品帶有較深的消極頹廢的傾向。此詞為詞人從汴京南下時與一位戀人的惜別之作。
[鑒賞]
《雨霖鈴》是柳永的代表作品之一。這首詞寫的是男女離別的情景。
上片寫臨別時的情景。起頭三句述離別的節令 (“寒蟬”)、時間(“晚”)、地點(“長亭”)、氣候(“驟雨襯歇”),著力釀造一種觸動離情別緒的氣氛,先給人一種無可奈何的感覺,為下面的進一步抒情打下基礎。以下三句,進一步鋪敘地點、動作和情緒,“催發”和“無緒”可見出這種依依不舍之情已到了“黯然銷魂”的程度。以下二句,描寫了兩人難舍難分的形象,達到了“此時無聲勝有聲”的效果。最后三句,由眼前景過渡到以后景。想到去路遙遠,煙波空闊,更增添了無邊無際的離愁別恨。
下片設想別后的孤獨、寂寞。起頭二句,“傷離別”點明主旨。自古多情的人都會因離別而感傷,更何況正在冷落的清秋時節!運用襯托,表達離情之深。以下二句,自問自答,融情于景,成為名句。著一“殘”字,更透露出凄清冷落之感。最后四句,進一層推想別后慘不成歡的境況。蘊含深刻,藝術地把離別之情推向高潮。
這首詞運用賦體,以鋪敘見長。
全篇把寫景、敘事、抒情融成一體,而在結構上卻又有一定的層次,前后呼應,脈絡分明。柳永運用鋪敘的成功,為北宋文人寫作長調開辟了道路。
[鑒賞要點]
[1]名句:“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岸嗲樽怨艂x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薄皥淌窒嗫礈I眼,竟無語凝噎?!薄按巳ソ浤?,應是良辰好景虛設。”[2]寫景、敘事和抒情融為一體。[3]運用賦體,以鋪敘見長。
上一篇:《[唐]杜 甫·聞官軍收河南河北》高考古詩鑒賞
下一篇:《[唐]李 白·靜夜思》高考古詩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