杳杳日西頹,漫漫長路迫。登樓為誰思?臨江遲來客。與我別所期,期在三五夕。圓景早已滿,佳人猶未適。即事怨睽攜,感物方悽戚。孟夏非長夜,晦明如歲隔?,幦A未堪折,蘭苕已屢摘。路阻莫贈問,云何慰離析?搔首訪行人,引領冀良覿。
“南樓”,始寧墅中一座住宅的門樓?!斑t”,等待。這詩是寫佇望朋友來相會的心情。
“杳杳日西頹,漫漫長路迫。”“杳杳”,深遠幽暗的樣子?!捌取保狡?,著急。這兩句是化用劉向《九嘆》:“日杳杳以西頹兮,路長遠而窘迫?!笔钦f落日西沉了,而行人還困于漫漫長途?!拌描谩?、“漫漫”兩個疊詞雖是描狀客體,卻也傳達出主體那種莫可如何的惆悵。起句從傍晚寫起,那么整個白天如何呢?讀者不難想像?!暗菢菫檎l思?臨江遲來客?!薄盀檎l思”,即思念誰。這兩句自問自答,點明題意。下面轉入回想:“與我別所期,期在三五夕。圓景早已滿,佳人猶未適?!薄叭逑Α?,十五日的夜晚;“圓景”,月亮?!凹讶恕敝赣讶?,“適”,來也?;叵肱c友人分別時,約定在十五會面,現在十五早已過去,怎么還不來呢?!捌谠谌逑Α保铝磷顖A、月色最好時會面,那情景該多美。設想的美更反襯了今日失望的深,“早”、“猶”呼應,傳出他深深失望之情。
上面可以說是寫遲客不至的失望,下面八句寫與友人分別以來的情懷。“即事怨睽攜,感物方悽戚。”“即事”、“感物”為互文,就是遇到事物皆有感觸,比如心中的不如意、物候的變化等?!邦y”,分離。“方”,常。這兩句也就是說,別后以來時時事事都覺著不愉快?!懊舷姆情L夜,晦明如歲隔?!薄懊舷摹?,初夏。“晦明”,由黑暗到明亮,指一夜。這里是化用《九章》:“望孟夏之短夜兮,何晦明之若歲。”是說初夏夜晚并不長,但在他看來好像一夜就是一年似的。上兩句說別后無時不愁苦,這兩句只寫出夜晚的感受,是以少總多、舉一斑而知全豹的筆法?!艾幦A未堪折,蘭苕已屢摘?!薄艾幦A”、“蘭苕”皆香花美草,古人常摘取它們贈給遠方朋友以為問候,如《九歌》:“折疏麻兮瑤華,將以遺兮離居?!薄毒鸥琛罚骸氨皇m兮帶杜衡,折芳馨兮遺所思。”這些語句跟這兩句詩相似?!艾幓ā?,據說即麻花,孟夏時它還未開,而“蘭苕”春天就已滋榮了,所以說:“瑤華未堪折,蘭苕已屢摘?!辈荒苷垡埠?,多次摘也好,都說明他常常想給予朋友以美好的祝愿。但是,“路阻莫贈問,云何慰離析?”道路阻隔,音問不通,怎么能安慰離居的友人呢?這幾句不僅表現了對友人入骨的思念,還表現了對友人一種溫情的體貼,雖然自己是愁苦煎迫,但還想通過贈問,讓友人得到慰解。這是相憐相惜的純真友情。
最后兩句:“搔首訪行人,引領冀良覿?!薄吧κ住保琅^發,表示焦急?!对娊洝酚小皭鄱灰?,搔首踟躕”的話?!耙I”,伸長頸項?!傲加]”,歡樂的會見。這兩句說,他在焦急地詢問友人的消息,企望著能與友人歡樂相會。這里的“搔首”、“引領”是兩個細節,將他“望”的情態寫得更逼真、更鮮明了。從結構上說,開始寫“望”,中間寫“想”,這里又是寫“望”,是個回應,顯得很是緊湊。而中間的“想”又是從失約推開,寫到別后的思念,順序井然。這都見出謝靈運作品精于結構的特色。
這首詩化用典故很多,細究起來,幾乎每句都有出處,而以用《楚辭》的地方最多?!冻o》多景物描寫,多用比興(尤其是興),謝靈運的作品亦復如此,加之作者心情也常感悒郁,自然就會較多襲用《楚辭》語句了。但這首詩,并不給人饾饤生硬的感覺,正如方東樹所言,他的用典“見似白道”(《昭昧詹言》卷五)。這也是他的高妙處。
上一篇:《南征·蘇子卿》原文|賞析
下一篇:《南還道中送贈劉諮議別·何遜》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