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杜 甫
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
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
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
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注釋]
劍外:指四川劍門關南。薊北:泛指唐代幽州、薊州一帶,即安史叛軍的根據地。卻看:四顧。漫卷:隨便卷起。須:應,必。須縱酒:言應該開懷暢飲。即:即刻。
[鑒賞導示]
唐代宗寶應元年(762),唐軍收復了黃河南北的大片土地,安史之亂算是平定了。但這時成都發生兵亂,杜甫避亂寄居梓州,聽到安史之亂被平定的消息,不禁驚喜若狂,在極度的興奮之中寫了這首詩。
[鑒賞]
這首詩以安史之亂為背景,狀寫了詩人忽聞叛亂已平的捷報急于回老家的喜悅之情,所以后代詩論家都極為推崇此詩,贊其為老杜“生平第一首快詩也”。
首聯第一句,起勢迅猛,恰切地表現了捷報的突然,詩人欣喜之情噴薄而出;第二句,更是這驚喜之情的直接真切的表白,“涕淚滿衣裳”五個字概括得形象、具體、傳神。頷聯以轉作承,落腳于“喜欲狂”,把驚喜之情狀推向更高一個層次?!皡s看妻子”、“漫卷詩書”,這兩個連續性的動作,帶有一定的因果關系,在“卻看(回頭看)”中頗富深意,于“漫卷”中反增新喜,極寫舉家共享勝利的歡樂。頸聯就“喜欲狂”作進一步抒寫,上句寫“狂”態,下句則寫“狂”想。“青春”指春季,春天已經來臨,在此時正好“還鄉”,從而突出詩人“喜欲狂”。尾聯將驚喜之情推向高潮,全詩也至此結束。這一聯,包含四個地名,“巴峽”與“巫峽”、“襄陽”與“洛陽”,既各自對偶,又前后對偶,形成工整的地名對;而用“即從”、“便下”緊承,兩句緊連,一氣貫注,形成活潑流暢的流水對。再加上“穿”、“向”的動態與兩“峽”兩“陽”的重復,準確表達了深意。
[鑒賞要點]
[1]名句:“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盵2]敘述與抒情結合。[3]采用想象手法抒寫。[4]風格豪放。
上一篇:《[唐]朱慶馀·閨意獻張水部》高考古詩鑒賞
下一篇:《[宋]柳 永·雨霖鈴》高考古詩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