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楚元王世家第二十·趙王劉遂者,其父高祖中子[1],名友,謚曰“幽”。》鑒賞
幽王以憂死,故為“幽”。高后王呂祿于趙,一歲而高后崩。大臣誅諸呂呂祿等,乃立幽王子遂為趙王。
孝文帝即位二年,立遂弟辟疆,取趙之河間郡為河間王[2],(以)[是]為文王。立十三年卒,子哀王福立。一年卒,無子,絕后,國除,入于漢。
遂既王趙二十六年,孝景帝時坐晁錯以適削趙王常山之郡[3]。吳、楚反,趙王遂與合謀起兵。其相建德、內史王悍諫,不聽。遂燒殺建德、王悍,發兵屯其西界,欲待吳與俱西。北使匈奴,與連和攻漢。漢使曲周侯酈寄擊之。趙王遂還,城守邯鄲[4]。相距七月[5],吳、楚敗于梁,不能西。匈奴聞之,亦止,不肯入漢邊。欒布自破齊還,乃并兵引水灌趙城。趙城壞,趙王自殺,邯鄲遂降。趙幽王絕后。
【段意】 附記趙王劉遂兄弟受封及趙王與吳楚謀反、滅國絕祀的事。
注釋
[1]中子:劉遂父劉友為高祖第六子,故稱。[2]河間郡:漢郡名,治所在今河北獻縣東南。原屬趙管轄,后為封國。[3]適(zhe):通“謫”,懲罰。常山:漢郡名,治所在今河北元氏西北。全句謂趙王劉遂在景帝時因過失受晁錯處罰,被削去常山郡。[4]邯鄲:趙都城,在今河北邯鄲。[5]相距:相持。
上一篇:《史記·楚元王世家第二十·高祖六年,已禽楚王韓信于陳[1],乃以弟交為楚王,都彭城.》鑒賞
下一篇:《史記·荊燕世家第二十一·荊王劉賈者[1],諸劉[2],不知其何屬[3]初起時.》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