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中秋節,我總要想起萊陽梨,因為它常常勾起許多往事,令人深思。
1945年秋天,日本軍國主義投降不久,我在萊陽的紅土崖駐防,這里是五龍河的匯合處,沖積起不少沙丘,淤沙細而軟,像油漬的一般。紅土崖村西的沙丘上有12棵老梨樹,清朝是作為向皇帝老子進貢的“貢品”。每當成熟,個兒特別大,萼部有個凹進去的不規則深洞;金黃色的全身布滿麻點,正像一個滿臉雀斑的丑丫頭。從外形端量,比任何梨種都難看。但吃起來汁多蜜甜,確是梨中上品。
梨的成長過程,從春天開花到秋后“落果”,要經過幾道難關;在半年多的時間里,果農需要仔細培育、護理,一時一刻也不能麻痹大意。在北方,梨樹開花,不時還有霜降。每當西北風溜溜地,正是凌晨將有霜降的“預報”,于是果農們便在自己的梨樹底下,就樹冠所及的范圍,等距離地用谷糠撒成許多小堆兒,及時起來點火,梨樹周圍構成的一個煙網,直到霜降過后才熄滅。谷糠著火慢,煙細微、均勻、持久,足以消除嚴霜對梨樹的侵襲,保證繁密的花蕾不致受傷。
梨園有各式各樣的龜甲蟲,專門咬噬花心,也是一害。每當太陽出來一曬,它們即展翅亂飛,選擇另外一棵梨樹作為“新居”,不斷地危害新梨“坐果”。果農們清早乘露水未消,就爬上樹去用力搖晃,龜甲蟲的翅膀被露水沾濕,還不能“起飛”,于是紛紛落地,都落到下邊的大被單上,聚而殲之,無一幸免。等梨成長后,唯恐喜鵲任意剝啄,梨子變得坑坑洼洼;果農們也有辦法對付,用紙套把果實罩住。這樣,除防鳥害,同時還可躲過強的陽光照射,使果汁更加豐滿。每年中秋節前后,梨子成熟,再遇豐收,梨園便一片歡騰。
這些保護梨樹行之有效的土辦法,說明了果農在逐年積累經驗的基礎上,掌握了一些自然規律之后,所閃發出來的才智是多么合乎科學道理!吃萊陽梨的人們應當知道果農的辛勤勞動,“過五關,斬六將”,確是來之不易的。
就在第二年的初秋,國民黨頑八軍李彌部隊糾集所有土頑大舉向膠東解放區進犯,到了紅土崖一帶,便毫不手軟地砍伐梨樹作鹿砦,使即將到手的果實變成一場空,梨園里是一片男女老少的號啕聲。
回溯以往,日本人在青島辦的學校,經常由教師帶領學生到貯水山靖國神社默禱“國祚永亨”;在上地理課時,往往以萊陽梨作“活教材”。教師把萊陽梨切成片分給學生吃。一邊吃一邊問“好吃不好吃?”學生齊聲回答“好吃!”然后教師大發“宏論”:“要經常吃到這樣好的萊陽梨,就必須發揚國威,永遠在這里站住腳……”幾十年過去,對日本軍國主義在八年戰爭中所犯下的滔天罪行,日本有的大人物不但不深切反省,反而還繼續在東京的靖國神社為那些戰犯默哀,懷念他們的所謂護國之功!
從進到大城市之后,每年中秋都有萊陽梨上市,偶爾也想買幾只,但一看外表。似乎漂亮得多了,單憑自己的經驗,馬上即可斷定這并不是真貨。賣梨的卻偏偏要夸耀一番,說成是真正的萊陽梨。道不同不相為謀,又有什么好爭論的呢?據說萊陽梨的地域范圍擴大了,連棲霞觀里一帶的梨也包括在內。真假李逵原是難以辨識的,江南人也總喜歡那些“長相”好、渾身麻點少、光光溜溜的“萊陽梨”,而這也是情有可原吧?
中秋節又到了,想起萊陽梨,不禁感嘆時光流逝之快!轉眼四十多年過去,但愿紅土崖一帶的果農們生活更加富?!,F在有了各種農藥,大約就不會再用那種土法治蟲了。至于防霜,也許會充分發揮薄膜塑料的作用吧?
猛抬頭,窗外一輪皓月當空照。我不禁想到,萊陽梨是以“內秀”受人們贊賞的,這其中是否也有點什么“啟示”呢,譬如處世為人之類的……
1985年中秋節前
(1985年10月4日《廈門日報》)
賞析本文借寫萊陽梨,寄寓了作者對往事的追懷和對現實人生的感慨,含蓄地表現出對華而不實的人情世相的鄙棄,和對樸素無華卻充實豐滿的人生的追求。
這篇文章就像它所描寫的“萊陽梨”,具有“內秀”的品格,看起來平實,細細品評,便覺香醇可口。
它在結構上,表現出圍繞中心多角度轉換的特點。首先,作品以色、香、味方面,簡要描寫了萊陽梨“形丑而質美”的特點。別看萊陽梨其貌不揚,像個“丑丫頭”。在歷史上,它曾經作為向皇帝進貢的“貢品”。僅此一點,可見其貴重。接著,作者細致地描寫了萊陽梨生長的全過程,道盡了培育萊陽梨的艱難曲折,真誠贊頌了果農的勤勞智慧。由此證明,萊陽梨來之不易。爾后,作者把筆觸伸開去,反映戰爭年代,日本軍國主義者和國民黨統治者對梨園的破壞。果農們辛勤的勞動毀于一旦。顯然,今天的萊陽梨是革命勝利的果實,彌足珍貴。最后,作者寫當前市場上多有假冒萊陽梨者,亦不為閑筆,而是進一步說明萊陽梨名揚天下的事實。經過這樣多方面、多角度的介紹和描寫,恰如其分地道出了萊陽梨的個中滋味。讓讀者從貌似不經意的文字中品味出這些,正是作者“曲徑通幽”的功力之所在。
作品的語言樸實、形象、蘊藉。文辭看似平實,不重藻飾,卻能傳神。如寫萊陽梨的外形“像一個滿臉雀斑的丑丫頭”,既形象又貼切。再如寫梨園遇豐收時“一片歡騰”,遭毀壞時“一片男女老少的號啕聲”,都給人以如臨其境之感。而作者對美好事物的執著眷戀,深含于字里行間,更給人以回味的余地。
上一篇:《童年時代的兩接——衣裳的故事之一衫》原文|賞析
下一篇:《救夏商二帝》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