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劉方平
紗窗日落漸黃昏,金屋無人見淚痕。
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滿地不開門。
[注釋]
金屋: 借用漢武帝幼時愿以金屋藏阿嬌 (陳皇后小名)的典故,點明所寫之地(深宮)和所寫之人(宮女)。春欲晚:指花事已了的晚春季節。
[鑒賞導示]
這首宮怨詩以景寫情,抒發了宮妃失寵的幽怨。作者劉方平,唐代洛陽人。一生隱居不仕。詩多悠遠之思,筆意清新宛曲,以韻致勝。
[鑒賞]
這是一首宮怨詩。點破主題的是詩的第二句。字中以“金屋”之典,表明所寫之地(深宮)和所寫之人(宮女)。全句總共只用了七個字,就把詩中人的身份、處境和怨情都寫了出來。這一句是全詩的中心句,其他三句則都是環繞這一句、烘托這一句的。起句是使無人的“金屋”顯得更加凄涼。屋內的光線隨著紗窗日落、黃昏降臨而越來越昏暗,其凄涼況味就更可想而知了。第三句是為無人的“金屋”增添孤寂的感覺。院中寂無一人,而又是花事已了的晚春時節,這就使“金屋”之人更感到孤寂難堪了。末句既直承上句,是“春欲晚”的補充和引伸;也遙應第二句,對詩中之人起陪襯作用。
在藝術手法上,本詩特點有三個方面:一是寫得很有章法。從時間布局看,從第一句紗窗日暮,引出第二句窗內獨處之人,從第三句空庭春晚,引出第四句庭中飄落之花。再從空間看,前兩句是寫屋內,后兩句是寫院中。從色彩的點染看,開篇薄暮之景為全篇涂上一層暗淡的底色,并以梨花相襯,從而烘托出一個特定的環境氣氛和主人公的傷春情緒。二是采用了重疊渲染、反復勾勒的手法,借助“日落”與“黃昏”、春晚與落花、“金屋無人”與“寂寞空寂”等情境的加重分量的寫法,使宮人之怨情得到最充分的體現。三是采用了象征手法。詩人以“日落”、“黃昏”、“梨花滿地”等意象象征詩中人的命運,點出了美人遲幕之感,從而進一步顯示詩中人身世的可悲、青春的消逝。這使詩篇更深曲委婉,味外有味。
[鑒賞要點]
[1]名句:“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滿地不開門。”[2]形象鮮明,以景傳情。[3]重疊渲染,反復烘托。[4]意象飽含象征意味。
上一篇:《[唐]李 白·春夜洛城聞笛》高考古詩鑒賞
下一篇:《[唐]孟浩然·春曉》高考古詩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