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典故·巨鰲連釣
【出典】 《列子·湯問》:“渤海之東不知幾億萬里,有大壑焉。……其中有五山焉:一曰岱輿,二曰員嶠,三曰方壺,四曰瀛洲,五曰蓬萊。其山高下周旋三萬里,其頂平處九千里。……而五山之根無所連箸,常隨潮波上下往還,不得暫峙焉。仙圣毒之,訴之于帝。帝恐流于西極,失群仙圣之居,乃命禺彊使巨鰲十五舉首而戴之。迭為三番,六萬歲一交焉。五山始峙而不動。而龍伯之國有大人,舉足不盈數步而暨五山之所,一釣而連六鰲,合負而趣歸其國,灼其骨以數焉。于是岱輿、員嶠二山流于北極,沉于大海,仙圣之播遷者巨億計。”
【釋義】 古代傳說,海中有五座仙山被十五只巨鰲(大龜)頂戴,龍伯國的巨人一釣而連六鰲,使二山漂走。后世常用以比喻才力非凡,也借以比喻取得功名。
【例句】 更愿巨鰲連釣,楓宸第一臚傳。(葛立方《清平樂·子直過省,生日候殿試,席間作》1344)這里以巨鰲連釣比喻殿試得中。以示祝愿。
上一篇:典故《屨盈戶外》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
下一篇:典故《康成》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