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研究·中國古典詩論在俄蘇
1916年,俄蘇漢學奠基人瓦西里·米哈伊洛維奇·阿列克謝耶夫出版碩士論文《中國論詩人的長詩——司空圖〈詩品〉》,從此俄蘇的中國詩論研究從無到有,日漸成長。這篇論文具有方法論意義,半個多世紀以來一直被奉為典范。阿列克謝耶夫在其他方面也多所開拓,例如,他翻譯了《典論·論文》、《文賦》和《詩品》,發表了《中國山水畫家——詩人論自己的靈感和自己的山水畫》(1945)、《書法家和詩人談書法藝術的奧秘》(1947)等文章。二十世紀四十年代中期,他又致力于中西文論的比較研究,寫成《羅馬人賀拉斯和中國人陸機》(1944)一文,還把古典主義文論家布瓦洛與明代宋濂、袁黃作對比。在他身后,這些論文由人結集出版。阿氏的后繼者為數不多,如沃斯克列辛斯基、李謝維奇、戈雷金娜、波茲耶涅娃,但在他們的推動下,中國古典詩論研究取得了長足的發展。五六十年代是多產期,大多典籍的翻譯完成于此時,并有專著問世。其中有幾部重要著作,如李謝維奇的《古代與中世紀之交的中國文學思想》、戈雷金娜的《十九世紀至二十世紀初中國的美文學理論》。李著闡釋中國詩論中最基本的概念、術語和范疇,在許多問題上提出了不同的見解。戈著第二章亦介紹中國傳統的詩歌概念,以及對詩歌創作特點、創作性質的認識。七十年代以來,俄蘇的中國詩論研究日趨活躍,發表的論文和專著數量可觀,涉及面較廣。《詩大序》、《典論·論文》、《文心雕龍》、《詩品》、《人間詞話》等,均有人作專門研究,包括總體研究、專題研究、比較研究等類型。俄蘇學者立場正確、態度真誠,這是他們能做出科學評價的重要原因。而且他們傾向運用馬克思主義辯證法,注意考察一種學說、觀點產生的歷史條件,從宏觀視野把握對象間的內在聯系。
上一篇:詩詞研究·重要詩人·嚴遂成
下一篇:詩詞研究·中國古詩與歌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