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李 益
伏波惟愿裹尸還,定遠何須生入關。
莫遣只輪歸海窟,仍留一箭定天山。
[注釋]
伏波二句:意思是說,東漢的伏波將軍馬援只愿馳騁沙場,戰死后以馬革裹尸而還;定遠侯班超何必一定要請求活著入玉門關呢?莫遣:不讓。只輪:一輛戰車。這兩句說,在戰場上要勇敢作戰,不讓敵人一輛戰車逃回老巢;要像薛仁貴那樣,以武勇來安定邊疆。
[鑒賞導示]
李益在北方邊塞軍旅中生活了多年,寫了一些邊塞詩。這首詩抒發了自己欲殺敵立功、安定邊疆的壯志。全詩用典貼切,感情激揚,充滿了豪放雄壯的氣概和奮發向上的精神。
[鑒賞]
這是一首邊塞詩,全詩真實地反映了戍邊將士為國立功的強烈愿望和必勝信念,抒寫自己報效國家的豪氣。
這首詩最大特點是用典。詩中一連用了漢代伏波將軍馬援“馬革裹尸”、定遠侯班超“但愿生入玉門關”以及唐代大將軍薛仁貴安定“天山”等三個典故,一詩三典,用典巧妙、貼切,并且能在詩中對三個典故進行靈活點化、變通,使用典更恰當、更傳神。如第二句典出“定遠侯”班超的“但愿生入玉門關”,但在“定遠”語后加“何須”二字,反用其意,把原來年老思歸之語,變成舍身衛國的豪言壯語,平添了詩歌的藝術感染力。更為可貴的是,雖然全詩三用典故,由于用得恰當,毫無堆砌之感,或正用,或反用,都為表達自己殺敵立功的壯志而用,用意明確,含義深刻,在用典中使全詩的意境更深遠,主旨更突出。
在唐代邊塞詩中,李益的這首詩以主旨明晰、用典恰切而取勝,當然本詩的語言也有讓人玩味之意。全詩在質樸的語言中傳達明確的主題,造語淺近而含義深刻,是唐代邊塞詩中的少見佳作。
[鑒賞要點]
[1]名句:“仍留一箭定天山。”[2]語言樸素,言淺而意濃。[3]風格豪邁。[4]用典巧妙、貼切。
上一篇:《[宋]柳 開·塞上》高考古詩鑒賞
下一篇:《[宋]李清照·聲聲慢》高考古詩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