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柳 開
鳴骹直上一千尺,天靜無風聲更干。
碧眼胡兒三百騎,盡提金勒向云看。
[注釋]
鳴骹 (xiao):一種響箭。干:尖厲。
[鑒賞導示]
柳開(947—1000),原名肩愈,字紹先(一作紹元),號東郊野夫;后更名開,字仲涂,號補亡先生。宋代詩人。提倡韓愈、柳宗元散文,反對宋初的華靡文風,為宋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本詩表現了詩人某種自豪的心理和高亢的精神,這也是宋初國勢的相對強盛在當時人們精神上的反映。
[鑒賞]
這是一首別具一格的邊塞詩。主要描寫剽悍的善于騎射的北方少數民族。萬里晴空之下,遼闊草原之上,數百名健兒縱馬馳騁。忽然,一枝響箭穿向云天,大家不約而同地立刻勒馬佇立,昂首放目,凝神遠望。詩人仿佛是一名技藝超群的攝影師,迅疾抓住這瞬間的景象,拍下一個精彩無比的鏡頭。
一、二句描寫一枝飛箭風馳電掣地刺入高空。“鳴骹(xiao)”,同“鳴髇”“鳴”,也叫“鳴鏑(di)”,一種發出響聲的箭,古稱“嚆(hao) 矢”。《漢書·匈奴傳上》: “冒頓(modu,匈奴單于)乃作鳴鏑。”可知響箭是北方少數民族習用的武器。“直上”,表現箭射出后的銳不可當之勢。“一千尺”,形容箭的射程之遠。“天靜無風”,不單寫出了草原上空的晴明寧謐,也寫出了“天似穹廬,籠蓋四野”的寥廓無邊。因而那飛箭的呼嘯之聲就掠過大地、響徹九霄,傳送得更加清晰、更加嘹亮、更加遙遠——“聲更干”。
三、四兩句寫地上仰看“鳴骹”的人。第三句描繪一隊少數民族的年輕驍騎,句中雖只排列名詞,實是以靜寫動,使人想象那眉宇間流露著威武氣概的草原英杰們揚鞭躍馬、聯翩奔逐的熱烈場面。第四句,則又以動寫靜:拉緊了馬韁,抬起了望眼,一個接一個地動作霎時聚落在全體騎手的屏氣凝視;正見喧騰,忽歸岑寂,“向云看”的“三百騎”深深被“直上一千尺”的“鳴骹”所吸引,全神貫注,目不轉睛,宛如戲曲舞臺上的角色亮相,具有雕塑型的美。
這首絕句做到了以少總多、情貌無遺。猶存唐人風韻,空靈蘊藉,情辭豐腴。
[鑒賞要點]
[1]名句:“鳴骹直上一千尺,天靜無風聲更干。”[2]瞬間景象的描摹。[3]以少總多、以靜寫動的手法。
上一篇:《[戰國]屈 原·國殤》高考古詩鑒賞
下一篇:《[唐]李 益·塞下曲》高考古詩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