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兩晉南北朝·東陽無疑·董昭之
亦題《蟻王》、《董昭之與蟻王》。南朝宋志怪小說。東陽無疑撰。原載《齊諧記》。《初學記》卷二十、《太平御覽》卷六四二、《太平廣記》卷四七三皆錄載。魯迅《古小說鉤沉》輯錄。吳曾祺《舊小說》、李格非等《文言小說》皆選錄。是則寫蟻精題材的小說。敘述:董昭之乘船過錢塘江,見水中有一只螞蟻趴在一短節蘆葦上,非常恐慌。于是便用繩子拴住蘆葦,準備把螞蟻提上來放在船頭,可船上的人都說這只螞蟻有毒,并聲言要踩死它。董昭之可憐它,就暗把它隨船拖到岸邊,螞蟻順著繩子上岸得救。當天晚上,董昭之夢見一個黑衣人由百余人簇擁著來向他道謝,說它是百蟻之王,并囑咐董以后若有急難,定要告訴它。十多年后,董昭之所在地方有人被盜,認定他是盜賊,被押在余姚獄中。董昭之忽然想起十幾年前夢中蟻王的話,同獄的人讓他捉兩、三只螞蟻放在手心,把自己的遭遇說給它們。當晚果然又夢見黑衣人,言說天下已大亂,他等不到赦免的時候了。要他趕緊投奔余杭山中。等他夢醒,螞蟻已把他的刑具全咬掉了。他逃出監獄,直奔余杭山中,后來果真安然無事。小說通過董昭之救蟻王又被托夢救于獄中的故事,宣揚了“善有善報”的思想。姑且不論因果報應的因素,而鼓勵人們互相幫助和解救無辜者,無疑這也是有積極意義的。小說運用浪漫主義手法,以豐富的想象和大膽的夸張,把一只小小的螞蟻寫得神異非常。作者一方面賦予它以人的特點,使之通人情,懂人言,并能通曉天下大事;一方面又賦予它以神的奇異功能:夜入夢中,咬開刑具,未卜先知;同時也保持它自身的自然屬性:遇水恐慌、“著一短蘆”、“緣繩得出”,即使幻化為人,仍具有螞蟻的基本特征,始終穿著“烏衣”。使讀者有鮮明的形象感受。作者善于抓住細節描寫來表現人物性格,如寫董昭之救螞蟻,“以繩系此蘆,欲取著船頭”,但因船上的人怨恨此蟻為“毒螫物”,于是,偷偷用繩子拖著蘆葦,隨船到岸邊。僅僅兩個細節,就把人物的神情舉動、心理活動寫得細致入微,使一個善良人的形象呼之欲出。小說情節奇曲,既有董昭之救螞蟻的曲折,又有螞蟻救董昭之的奇異。他們有著類似的遭遇,也有著同樣的善心,以人神互救的幻詼情節,寄寓了揚善的主旨。這個故事,取自《搜神記》。劉敬叔《異苑》的《桓謙》條亦記蟻精事。但《異苑》所記則為蟻精作怪事,而與本篇小說主旨相殊。
上一篇:《三國兩晉南北朝·王琰·董吉》簡析
下一篇:《三國兩晉南北朝·蒙雙民》簡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