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歐陽修
歐陽子方夜讀書,聞有聲自西南來者,悚然而聽之,曰:“異哉!”初淅瀝以蕭颯,忽奔騰而砰湃,如波濤夜驚,風雨驟至。其觸于物也,鏦鏦錚錚,金鐵皆鳴;又如赴敵之兵,銜枚疾走,不聞號令,但聞人馬之行聲。余謂童子:“此何聲也?汝出視之。”童子曰:“星月皎潔,明河在天,四無人聲,聲在樹間。”
余曰:“噫嘻(11)悲哉(12)! 此秋聲(13)也,胡為(14)乎來哉?蓋夫秋之為狀也:其色慘淡(15),煙(16)霏(17)云斂(18);其容清明,天高日晶(19);其氣栗冽(20),砭(21)人肌骨;其意蕭條(22),山川寂寥。故其為聲也,凄凄切切,呼號奮發(23)。豐草綠縟(24)而爭茂,佳木蔥蘢(25)而可悅;草拂之(26)而色變,木遭之而葉脫;其所以摧敗(27)零落者,乃其一氣(28)之余烈(29)。夫秋,刑官(30)也,于時(31)為陰(32);又兵象(33)也,于行用金(34);是謂天地之義氣(35),常以肅殺而為心。天之于物,春生秋實(36)。故其在樂也,商聲主西方之音(37);夷則為七月之律(38)。商(39),傷也,物既老而悲傷;夷,戮也(40),物過盛而當殺(41)。
嗟乎! 草木無情,有時(42)飄零。人為動物,唯物之靈。百憂感(43)其心,萬事勞(44)其形。有動于中(45),必搖(46)其精(47)。而況思其力之所不及(48),憂其智之所不能?宜(49)其渥然丹者(50)為(51)槁木,黟然(52)黑者為星星(53)。奈何(54)以(55)非金石之質(56),欲與草木而爭榮(57)?念誰為之戕賊(58),亦何恨(59)乎秋聲?”
童子莫對(60),垂頭而睡。但(61)聞四壁蟲聲唧唧(62),如助余之嘆息(63)。
【注釋】歐陽子:歐陽修自稱。
悚(sǒng)然:驚懼的樣子。
淅瀝:形容輕微的聲音,如風聲、雨聲、落葉聲等。
蕭颯(sà):形容風吹樹木的聲音。
砰(pēng)湃:形容暴雨傾瀉、洪水洶涌的聲音。
驟:突然。
鏦(cōng)鏦錚錚:形容金屬撞擊的聲音。
赴敵:奔赴戰場。
銜枚:古代行軍時常令士兵口中銜枚,防止喧嘩。枚,一種形似筷子的小棒,兩端有帶可系在頸上。
明河:即銀河。
(11)噫嘻:嘆息聲。
(12)悲哉:出自宋玉的《九辯》:“悲哉! 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
(13)秋聲:指秋天的風聲、蟲鳴聲等各種聲音。
(14)胡為:何為,即“為何”。
(15)慘淡:指秋天草木枯黃,陰暗無色。
(16)煙:煙氣。
(17)霏:飛散。
(18)斂:聚集。
(19)日晶:陽光燦爛。晶,明亮。
(20)栗冽:寒冷的樣子。
(21)砭(biān):針刺。
(22)蕭條:寂寞冷落,沒有生氣。
(23)奮發:形容風或氣發生迅猛,不可遏止。
(24)縟(rù):繁密。
(25)蔥蘢:青翠茂盛的樣子。
(26)草拂之:即綠草一接觸到秋氣。拂,挨,觸。之,指秋氣。
(27)摧敗:折斷,凋零。
(28)一氣:指構成天地萬物的渾然之氣。
(29)余烈:余威。烈,威力。
(30)刑官:掌管刑法、獄訟的司寇,周朝稱為秋官。因為審決死囚在秋天。
(31)時:指一年四季。
(32)陰:古時以陰陽配四時,春夏屬陽,秋冬屬陰。
(33)兵象:用兵的象征,古代征伐多在秋天,故言。
(34)于行為金:古人認為四季變化是五行相生的結果,秋天在五行中屬金。五行,指金、木、水、火、土。
(35)義氣:天地嚴凝之氣。義,剛正。《禮記·鄉飲酒義》:“天地嚴凝之氣,始于西南,而盛于西北,此天地之尊嚴氣也,此天地之義氣也。”
(36)春生秋實:在春天萌生,在秋天結果。實,結果,名詞作動詞。
(37)商聲主西方之音:商聲,宮、商、角、徵、羽五聲之一。五聲與四時相配,商聲屬秋,與四方相配,商聲屬西方。
(38)夷則為七月之律:夷則,古時十二律(黃鐘、大呂、太簇、夾鐘、姑洗、仲呂、蕤賓、林鐘、夷則、南呂、無射、應鐘)之一。古人將十二律配十二個月,夷則為七月。
(39)商:與“傷”音義同,這是對上句意思的引申。
(40)夷,戮也:《太平御覽》卷二十四引《釋名》:“七月謂之夷則,何?夷者,傷也。則者,法也。言萬物始傷被刑法也。”
(41)殺:滅亡,這里是衰敗的意思。
(42)有時:有固定時限。
(43)感:心受煎熬。使動用法,使……感。
(44)勞:勞累。使動用法,使……勞。
(45)中:內心。
(46)搖:撼動,這里是耗損的意思。
(47)精:精神。
(48)及:達到。
(49)宜:應該,必然。
(50)渥(wò)然丹者:指紅潤的面色。渥然,色澤紅潤的樣子。
(51)為:變成。
(52)黟(yī)然:形容黑的樣子。
(53)星星:鬢發花白的樣子。
(54)奈何:為何。
(55)以:拿,用。
(56)非金石之質:指人體不能像金石那么長久。
(57)榮:榮盛。
(58)戕(qiāng)賊:殘害。
(59)恨:怨。
(60)對:應答。
(61)但:只。
(62)唧唧:蟲鳴聲。
(63)嘆息:感嘆,嗟嘆。
【譯文】我正在夜間讀書,聽到有聲音從西南方而來,恐懼地側耳傾聽,自言自語地說:“奇怪啊!”這聲音初聽時像淅淅瀝瀝的雨聲夾雜著蕭蕭颯颯的風聲,忽然變得洶涌澎湃,像是江河夜間波濤突起,風雨驟然而至。碰到物體上發出鏗鏘之聲,好像金屬相互撞擊;再仔細聽,又像奔赴戰場的戰士正銜枚急進,聽不到到任何號令聲,只有人馬行進的聲音。于是對童子說:“這是什么聲音?你出去看看。”童子回答說:“月色皎皎,星光燦爛,浩瀚銀河,高懸中天,四下里沒有人聲,那聲音是從樹林間傳來的。”
我恍然大悟,嘆道:“唉,可悲啊! 這就是秋聲呀,它為什么而來呢?秋天的情景是:它的色調凄涼慘淡,煙靄飄散,云氣密集;它的形貌爽朗清新,天空高遠,日色晶明;它的氣候清冷蕭瑟,悲風凜冽,刺人肌骨;它的意境冷落蒼涼,川流寂靜,山林空曠。所以它發出的聲音時而凄凄切切,時而呼嘯激昂。秋風未起時,綠草彼此爭盛,豐美繁茂;樹木蔥蘢青翠,令人心曠神怡;然而一旦秋風吹過,拂過草地,草就要變色,掠過森林,樹就要落葉;它用來摧敗花草使樹木凋零的,便是一種肅殺之氣的余威。秋天是刑官執法的季節,它在時令上屬陰;秋天又象征著用兵,它在五行中屬金;這就是常說的天地之義氣,它常常以肅殺為意志。自然對于萬物,是要它們在春天生長,在秋天結實。所以秋天在音樂的五聲中又屬商聲,商聲是西方之聲;夷則是七月的曲律之名。商,也就是‘傷’的意思,萬物衰老了,都會悲傷;夷,是殺戮的意思,凡萬物過了繁盛期,都會走向衰敗。
唉,草木是無情之物,尚有衰敗零落之時。人為動物,在萬物中又最有靈性。無窮無盡的憂慮煎熬他的心緒,無數瑣碎煩惱的事來勞累他的身體。費心勞神,必然會損耗精力。更何況常常思考自己的力量所做不到的事情,憂慮自己的智慧所不能解決的問題? 自然會使他鮮紅滋潤的膚色變得蒼老枯槁,烏黑光亮的須發變得花白斑駁。人非金石,為何要以并非金石的肌體去像草木那樣爭一時的榮盛呢?應當仔細考慮究竟是誰給自己帶來了這么多磨難,又何必去怨恨這秋聲呢?”
書童沒有應答,低頭沉沉睡去。只聽得四壁蟲鳴唧唧,像在附和我的嘆息。
上一篇:《唐·杜甫·秋興八首(其一)》原文注解與大意翻譯
下一篇:《唐·張籍·秋思》原文注解與大意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