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研究·中泰詩緣
中國和泰國(史稱暹國、暹羅)是近鄰,互不接壤,兩國文人游處者,雖為數(shù)不多,但彼此間文化交流,古今未斷。元代謝清高《海錄》載:暹羅“頗知尊中國文字,聞客人有能作詩文者,國王多羅致之,而供其飲食”。張光弼《可間老人集》中《輦下曲》,記述了暹羅進貢之事。清代尤侗的《暹羅》(外國竹枝詞)和《海泊行》,則寫對暹羅及其人民的印象。泰國吞武里王朝(1767—1782)詩人帕耶瑪哈努帕著長詩《廣東游記》(又名《中國行》),向國王匯報中國之行。泰國“詩圣”順通蒲(1786—1885)在敘事長詩《帕阿派瑪尼》中,不僅汲取《三國演義》的描寫手法,而且融匯很多中國古典文學素材。如“關(guān)云長刮骨療傷”、“張良吹簫”等,都被改造為詩中情節(jié)。泰國華裔不乏能詩之人,近人杭立武《湄江詩選》收集不少佳作,涉及寄情、詠物、懷古、飲酒、思鄉(xiāng)等情愫,頗為動人。
上一篇:詩詞研究·詩學研究·中晚唐叩彈集
下一篇:詩詞研究·詩作名·烏棲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