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金元文學的文獻·元代文學的文獻·元代戲曲文獻
元代的戲曲文獻即元雜劇和元南戲文獻。戲曲在元代成為一代之輝煌,其文學劇本也就成為有元一代代表性的文學。但是元朝當代對戲曲文獻卻沒有進行過有效的整理,使得戲曲文獻特別是其中的南戲文獻大量散佚。已知的元雜劇劇目有六百種左右,而現存的劇本則只有二百種左右,可見散佚之嚴重;南戲的情況就更慘,已知的劇目有二百三十多種,而現存的劇本則只有十幾種。
元朝當代沒有一部雜劇總集,現存的《元刊雜劇三十種》,乃后人編輯命名。明初官修的大型類書《永樂大典》卷一三九六五至一三九九一這27卷中共收戲文33種,按照日本學者青木正兒的說法,“《永樂大典》之戲文,與其他文獻所見之戲文,似多為元代之作”,這33種應該視為元代戲曲文獻。《永樂大典》也收錄了大量元代雜劇作品,僅收錄關漢卿、王實甫、白樸、馬致遠、鄭光祖、喬吉所謂“元曲六大家”的雜劇作品就有23種之多。與清代官修《四庫全書》決不收元代戲曲相比,應該說明人對戲曲文獻是相當重視的。然而《永樂大典》散失了,這也是戲曲文獻的一個損失。明人在戲曲文獻的整理上可謂功績卓著,明中葉以后,有一大批元雜劇的總集刊本和抄本出現,如李開先的《改定元賢傳奇》、龍峰徐氏的《古名家雜劇》、息機子的《古今雜劇選》、臧懋循的《元曲選》、脈望館抄校本《古今雜劇》以及《古今名劇柳枝集》、《古今名劇酹江集》等等。明人的這些整理,為20世紀的戲曲文獻整理提供了基礎和可能。
清人在戲曲文獻的整理方面則無甚建樹,今可列舉的成果,僅有黃丕烈的《也是園藏古今雜劇目錄》及《待訪古今雜劇存目》和黃文旸、管庭芬的《曲海目》《重訂曲海目》,而真正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的,還是明清之際金圣嘆對《西廂記》的批評。金圣嘆評點《西廂記》(《第六才子書西廂記》)無疑是明代學術的延續(xù),黃丕烈《也是園藏古今雜劇目錄》也與明代學風有著直接的關系。正是由于明代文化世家之后的錢曾(藏書處之一,名也是園)收藏了脈望館抄校雜劇,才會有黃丕烈《也是園藏古今雜劇目錄》。如此說來,真正完全意義上的清代戲劇文獻整理成果,只?!肚D俊泛汀吨赜喦D俊妨?。而《曲海目》的出現,其原初動機則是修正戲曲中的“違礙”文字,《曲海目》不過是其副產品而已。
20世紀的元代戲劇文獻的整理,成就是巨大的,輝煌的。20世紀的元代戲劇文獻整理成果,大致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戲曲劇目的考訂和戲曲目錄的編制。成果如傅惜華的《元代雜劇全目》、徐調孚的《現存元人雜劇書錄》、莊一拂的《古典戲曲存目匯考》、董康與北嬰(杜穎陶)的《曲海總目提要》《曲??偰刻嵋a編》、李修生主編的《古典戲曲劇目提要》和邵曾祺的《元明北雜劇總目考略》,基本上弄清了元雜劇創(chuàng)作和劇本留存情況。二是總集的編輯。出版了《古本戲曲叢刊》和十二卷本《全元戲曲》這樣規(guī)模宏大的戲曲總集和《元曲選外編》。三是別集的編纂整理,元人雜劇原無一人有別集行世,人們將《西廂記》這類獨立成書流傳的作品視為元雜劇別集; 今人為一些元劇家輯錄了雜劇別集,如關漢卿、白樸(王文才《白樸戲曲集校注》)、喬吉(李修生、李真瑜、侯光復編《喬吉集》)、鄭廷玉(顏慧云等《鄭廷玉集》)、馬致遠(傅麗英、馬恒君《馬致遠全集校注》等多種整理本)、鄭光祖(馮俊杰《鄭光祖集》)、石君寶(黃竹三《石君寶戲曲集》)等。其中僅關漢卿一人劇作,就有民國時無名氏輯《關漢卿八種曲》(國家圖書館有抄本)、人民文學出版社編《關漢卿戲曲選》、吳曉鈴等編《關漢卿戲劇集》、張友鸞等編《關漢卿戲劇選》、北京大學中文系編《關漢卿戲劇集》、王學奇等《關漢卿全集校注》等多種。這在雜劇家中是獨一無二的。四是劇本的??弊⑨?。多數元雜劇劇本有了校注本,有的出版了多種注本,如《西廂記》等?!对s劇三十種》出版了多種校勘本,20世紀90年代出版了《元曲選校注》這樣重要的成果,《全元戲曲》的??币彩呛芫珜彽?。五是研究資料匯編,出版了多種研究資料匯編專書。六是辭書工具書的編纂,如語詞類工具書《元曲釋詞》,專業(yè)類工具書《元曲大辭典》《元曲百科辭典》等,都是重要的成果。
南戲的主要文獻有《永樂大典戲文三種》(中華書局1979年出版錢南揚《永樂大典戲文三種校注》)和錢南揚輯《宋元戲文輯佚》。
上一篇:宋代文學·宋代文學與歷史文獻·書目
下一篇:先秦兩漢文學與語言文字·先秦兩漢語言發(fā)展與文學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