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袁宏道
燕地寒,花朝節后,余寒猶厲。凍風時作,作則飛沙走礫。局促一室之內,欲出不得。每冒風馳行,未百步輒返。
廿二日,天稍和,偕數友出東直,至滿井。高柳夾堤,土膏微潤,一望空闊,若脫籠之鵠。于時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鱗浪層層,清澈見底,晶晶然如鏡之新開,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巒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鮮妍明媚,如倩女(11)之靧面(12)而髻鬟(13)之始掠(14)也。柳條將舒未舒,柔梢披風(15),麥田淺鬣(16)寸許(17)。游人雖未盛,泉而茗(18)者,罍(19)而歌者,紅裝而蹇(20)者,亦時時有。風力雖尚勁,然徒步則汗出浹背。凡曝(21)沙之鳥,呷浪(22)之鱗,悠然自得,毛羽鱗鬣(23)之間皆有喜氣。始知郊田之外未始無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注釋】節選自《袁中郎全集》。袁宏道(1568年—1610年),字中郎,明代公安(今湖北公安)人,著名散文家。滿井,在通縣一帶運河邊上的小鎮,是明、清之際北京近郊的風景區。
〔燕(yān)〕戰國時的燕國所在地,包括今北京一帶地區。
〔花朝(zhāo)節〕舊時以農歷二月十二日為百花生日,稱為花朝節。
〔礫(lì)〕小石子。
〔局促〕形容受束縛而不得舒展,舊時北京人們一冬天憋在屋子里沒處活動,不得舒展。
〔土膏〕指肥沃的泥土。土,土地。膏,肥土。
〔鵠(hú)〕天鵝,這里泛指飛鳥。
〔乍〕剛剛。
〔匣〕指鏡匣。
〔娟然〕姿態秀美的樣子。
(11)〔倩(qiàn)女〕美麗的少女。倩,美麗。
(12)〔靧(huì)面〕洗臉。
(13)〔髻(jì)鬟(huán)〕將頭發環曲束于頂。髻,發髻。鬟,古代婦女的環形發髻。
(14)〔掠〕梳理。
(15)〔披風〕在風中散開。披,分開。
(16)〔淺鬣(liè)〕短鬢。鬣,馬頸上的毛。
(17)〔寸許〕一寸左右。許,表示約略估計的數。
(18)〔茗〕茶的嫩芽。這里用作動詞,指煮茶。
(19)〔罍(léi)〕古代一種盛水或酒的容器。這里指酒器。
(20)〔蹇(jiǎn)〕跛驢。一般用來指瘦弱而行走遲緩的驢子。這里用作動詞,指騎驢。
(21)〔曝(pù)〕曬。
(22)〔呷(xiā)浪〕魚浮到水面上來喝一口水(實際上是吸空氣)。呷,吸飲,喝。
(23)〔毛羽鱗鬣〕鳥的羽毛,魚的鱗鰭(qí)。指鳥和魚。鬣,魚鰭。
【譯文】北京這一帶天氣嚴寒,開春過后,嚴冬留下的寒氣仍然很厲害。常常刮起使人覺得凍臉的冷風,起風時飛沙走石。憋在一間屋子里,想出去都不成。有時頂著風趕緊走,不到一百步就又折回來了。
二十二日這天,天氣稍微暖和一些,我和幾位朋友出東直門,到了滿井。高高的楊柳在堤岸兩旁排列著,肥沃的土地有些濕潤。一眼望去,天高地闊。我好像出了籠子的鳥兒。這時候水面上的冰層開始解凍,水波的顏色開始發出光亮,像魚鱗似的浪紋一層層的,水清見底,亮晶晶地像剛從鏡匣里拿出的鏡子,冷光溢射出來。晴天里山峰被融雪沖洗,如同被擦拭過一般,呈現出一派秀麗,就像漂亮的少女剛剛經過梳洗打扮,艷麗明媚。柳條上將要吐芽,柔嫩的柳梢在風中擺動。麥田里的小麥苗像短馬鬃似的,才長到一寸那么高。游人雖然還不多,用泉水煮茶喝的,拿著酒杯唱歌兒的,穿著鮮艷衣服騎著小毛驢的(婦女),也時常可以看到。風雖然很強勁,可是走起路來就汗流浹背。那些在沙灘上曬太陽的鳥,浮出水面呼吸的魚,都顯出悠閑自在的樣子,全身充滿了快樂。這時才知道郊區的田野上并不是春天沒有來到,不過是住在城里的人不知道罷了。
上一篇:《宋·辛棄疾·清平樂·村居》原文注解與大意翻譯
下一篇:《韓非子·濫竽充數》原文注解與大意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