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說新語》·乘船①》全文|原文注解與大意翻譯
《世說新語》
華歆、王朗俱乘船避難,有一人欲依附,歆輒難之。朗曰:“幸尚寬,何為不可?”后賊追至,王欲舍所攜人。歆曰:“本所以疑,正為此耳(11)。既已納其自托(12),寧可以急相棄邪(13)?”遂攜拯(14)如初。世以此定華、王之優(yōu)劣。
【注釋】選自《世說新語·德行》。作者劉義慶(403年—444年),南朝宋文學家,彭城(今江蘇徐州)人,撰有《世說新語》,主要記載漢末至晉代士大夫的言談軼事。
〔華歆(xīn)〕漢末三國時期名士,字子魚,平原高唐(今山東禹城西南)人,漢桓帝時任尚書郎,入魏后官至司徒。
〔王朗〕漢末三國時期名士,字景興,東海郯(tán)(今山東郯城西北)人,漢末為會稽太守,入魏后官至司徒。
〔依附〕搭船同行。
〔輒(zhé)難之〕便感到很為難。輒,立即,就。難,感到為難。
〔幸〕幸而,恰巧。
〔可〕同意。
〔賊〕作亂的人。
〔舍〕舍棄,拋棄。
〔疑〕猶豫,遲疑。
(11)〔耳〕語氣詞,罷了。
(12)〔納其自托〕接納了他,讓他寄身于船上。納,接納。托,托身,寄身。
(13)〔寧(nìng)可以急相棄邪〕難道可以因為情況緊急就拋下他嗎?寧,難道。急,(情況)緊急、危急。
(14)〔攜拯〕攜帶拯救。
【譯文】華歆與王朗一同乘船逃難,途中有一個人想要搭船同行,華歆便感到很為難。王朗說:“船里恰好還很寬松,為什么不同意呢?”后來作亂的人追了上來,王朗就想拋棄所帶的那個人。華歆說:“先前我之所以猶豫,正是考慮到當前這種情況,既然已經(jīng)接納他上船,難道可以因為情況緊急就拋下他嗎?”于是還像當初那樣攜帶著那個人。世人通過這件事來評定華歆、王朗品行的高下。
上一篇:《宋·辛棄疾·丑奴兒·書博山道中壁》原文注解與大意
下一篇:《北朝·民歌·敕勒歌》全文|原文注解與大意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