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焦山有四快事①。觀返照吸江亭②,青山落日,煙水蒼茫中,居然米家父子筆意③。晚,望月孝然祠外,太虛一碧④,長江萬里,無復微云點綴,聽晚梵聲出松杪⑤,悠然有遺世之想⑥。曉起,觀海門日出⑦,始從遠林微露紅暈,倏忽躍起數千丈⑧,映射江水,悉成明霞,演漾不定⑨。《瘞鶴銘》在雷轟石下⑩,驚濤駭浪,朝夕噴激。予來游于冬月,江水方落,乃得踏危石,于潮汐汩沒之中(11),披剔盡致(12),實無不幸也。
(《漁洋山人文略》)
注釋①焦山——在江蘇鎮江市東北長江中,山高70余米,氣勢雄偉,景觀眾多,歷來為游覽勝地。快事,稱心之事。②返照——指夕陽光線的反射。吸江亭,在焦山頂端。清末已改亭為樓,今稱吸江樓。③米家父子——指宋代米芾及其子友仁。芾善畫山水,卓然名家。友仁亦善畫,世稱小米。這句以米家父子筆意為喻,謂吸江亭所見夕照景色,美麗如畫。④太虛——天空。⑤梵(fan)聲——指寺院鐘聲、誦經聲。⑥遺世之想——遠離塵世、超然物外的念頭。⑦海門——焦山東北有二小山,名松寥山和夷山,兩山雄峙如門,俗稱海門。⑧倏(shu)忽——忽然間。⑨演漾——水波搖蕩貌。⑩《瘞(yi)鶴銘》——南朝碑刻銘文,其字或謂陶弘景所書,碑石高八尺,書法飄逸飛動,是焦山諸多碑刻中的藝術珍品。(11)潮汐——潮水晝起稱潮,晚起稱汐。汩(gu)沒:承上指水邊危石被潮水時而沖擊時而淹沒。(12)披剔盡致——謂盡情地細覽《瘞鶴銘》的文字。披剔,仔細閱覽。
賞析這篇不足150字的記游小品,自然不能全面而詳盡地描摹焦山景色。此文寫作上的一個特點,是揀擇最令作者稱心快意的場景,著重記敘山上的四種景觀。因此文章開篇徑說“來焦山有四快事”,一起筆即揭示全篇的綱領。接著便以時間先后為序,依次敘寫吸江亭觀夕照、孝然祠外望月色并聽梵聲、觀海門日出和鑒賞《瘞鶴銘》碑刻四景。緊相銜接的黃昏、晚上、次晨和白天四個時序,分別帶出青山落日、月色梵聲、朝霞映江和潮涌危石四種畫面。如此運思,不僅使文字簡煉緊湊,重點景觀鮮明突出,而且文章結構亦因之脈絡分明,井然有序。
心與景會,敘景中融入作者的情懷、意趣,是本文寫作上的又一特點。開篇所云“快事”,即透發出作者不勝欣喜的感情。以后的具體記敘中,筆墨間時時沁透出愉悅放達的情緒、瀟灑脫俗的襟懷以及履險探勝的游興。閱讀這樣的文字,讀者既能領略如畫的佳山勝水,又能在體味作者的襟懷和欣喜之情中,隨著他同一陶醉。而記敘景物時能伴之以情感的躍動,使人感受到健康的情趣和優美的意境,這正是優秀游記小品的藝術特色。
漁洋山人今存詩千余首,素以詩著稱,文章雖也寫得不少,卻為詩名所掩,前人更有謂其“工詩而疏于文”者。若就種種載道言理之文而言,譏其“疏”,似無不可。但如寫像本文這樣心與景會、畫意詩情、雋永飄逸的優美文學小品,則詩文一理,文情與詩思相通,寫來饒富詩的神采和韻味,猶如一篇具有詩的語言和意境的散文詩。如此耐人詠誦的美文,何得謂其“疏”?
上一篇:《答趙廷臣》原文|賞析
下一篇:《地震》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