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子喻山水
子曰:“譬如①為山②,未成一簣③,止,吾止④也。譬如平地⑤,雖覆⑥一簣,進⑦,吾往⑧也。”(《論語·子罕》)
上不天則下不遍覆⑨,心不地則物不必⑩載。太山(11)不立好惡(12),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擇小助,故能成其富(13)。故大人(14)寄形于天地(15)而萬物備,歷心于山海(16)而國家富。上無忿怒之毒(17),下無伏(18)怨之患。上下交(19)樸(20),以道為舍(21)。故長利(22)積,大功立,名成于前,德垂(23)于后,治(24)之至(25)也。(《韓非子·大體》)
海不辭(26)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辭土石,故能成其高;明主(27)不厭(28)人,故能成其眾(29);士不厭(30)學,故能成其圣(31)。(《管子·形勢解》)
子曰:“知(32)者樂(33)水,仁者樂山;知者動(34),仁者靜(35);知者樂(36),仁(37)者壽(38)。”(《論語·雍也》)
子在川上(39)曰:“逝者(40)如斯(41)夫,不舍(42)晝夜。”(《論語·子罕》)
徐子(43)曰:“仲尼亟(44)稱(45)于水,曰:‘水哉,水哉!’何取(46)于水也?”
孟子曰:“源泉混混(47),不舍晝夜,盈(48)科(49)而后進,放(50)乎(51)四海。有本(52)者如是(53),是之取(54)爾(55)。茍(56)為無本,七、八月(57)之間雨集,溝澮(58)皆盈(59);其涸(60)也,可立而待(61)也。故聲聞(62)過(63)情(64),君子恥(65)之。”(《孟子·離婁下》)
孟子曰:“孔子登東山(66)(66)而小(67)魯,登泰山而小天下。故觀于海者難為水(68),游(69)于圣人(70)之門者難為言(71)。觀水有術(72),必(73)觀其瀾(74)。日月有明(75),容光(76)必照焉(77)。流水之(78)為物也,不盈(79)科(80)不行;君子之(81)志于道也,不成章(82)不達。”(《孟子·盡心上》)
上善(83)若水。水善利(84)萬物而不爭,處(85)眾人之(86)所惡(87),故幾(88)于道。居(89)善(90)地(91),心善淵(92),與(93)善仁(94),言(95)善信(96),正(97)善治(98),事(99)善能(100),動(101)善時(102)。夫唯(103)不爭,故無尤(104)。(《老子》第八章)
江海所以(105)能為(106)百谷王(107)者,以(108)其善(109)下之(110),故能為百谷王。(《老子》第六十六章)
天下莫(111)柔弱于(112)水,而(113)攻堅強者(114)莫之能勝(115),以(116)其無以易之(117)。弱之(118)勝強,柔之勝剛,天下莫(119)不知(120),莫能行(121)。(《老子》第七十八章)
夫(122)兵形(123)象水,水之形(124)避高而趨(125)下,兵之形避實而擊虛(126);水因(127)地而制流(128),兵因敵而制勝(129)。故兵無常(130)勢(131),水無常(132)形,能因(133)敵變化而取勝者,謂(134)之(135)神(136)。(《孫子·虛實篇》)
【注釋】①譬如:比如,好比。
②為山:用土堆山。
③簣(kuì):裝土用的竹筐。
④吾止:我自己停止。
⑤平地:平整地面。
⑥覆:倒下。
⑦進:前進,指繼續堆土。
⑧往:前往,指繼續干下去。
⑨遍覆:全部覆蓋。
⑩必:通“畢”,盡,完全。
(11)太山:即泰山。
(12)好惡:喜歡和厭惡。
(13)富:富有,這里指水勢浩瀚。
(14)大人:指君主。
(15)寄形于天地:指氣魄像天地那樣宏大。形,形體。
(16)歷心于山海:指心胸像山海那樣寬廣。歷心,盡心。
(17)毒:殘害。
(18)伏:潛伏。
(19)交:同。
(20)樸:純樸。
(21)舍:房舍,引申為歸宿。
(22)長利:長遠的利益。
(23)垂:流傳。
(24)治:國家大治。
(25)至:高,指最高境界。
(26)辭:推辭,拒絕。
(27)明主:賢明的君主。
(28)厭:嫌棄。
(29)眾:多,指眾多百姓。
(30)厭:厭倦。
(31)成其圣:達到圣人的境界。
(32)知:通“智”,聰明。
(33)樂(yào):愛好,喜歡。
(34)動:活躍。
(35)靜:安靜,沉靜。
(36)樂:快樂。
(37)仁:仁德。
(38)壽:長壽。
(39)川上:河邊。
(40)逝者:指消逝的時光。
(41)斯:這,指河水。
(42)舍:停止,止息。
(43)徐子:名辟,孟子弟子。
(44)亟:屢次,一再。
(45)稱:稱頌,贊許
(46)取:獲取,取得。
(47)混混:同“滾滾”。
(48)盈:滿。
(49)科:坎,坑。
(50)放:到達。
(51)乎:同“于”。
(52)本:本源。
(53)是:此,這樣。
(54)是之取:賓語前置句,即“取是”。之,賓語前置的標志。是,此,這。
(55)爾:同“耳”。
(56)茍:如果。
(57)七、八月:為周歷月份,相當于夏歷五、六月,正是多雨季節。
(58)澮(huì):大溝。
(59)盈:滿。
(60)涸(hé):干涸。
(61)立而待:形容時間很短。
(62)聲聞:名聲。
(63)過:超過,指不合實情。
(64)情:實際。
(65)恥:以……恥,意動用法。
(66)東山:即蒙山,在今山東蒙陰南。
(67)小:以……小,意動用法。
(68)難為水:別的水難以吸引他了。
(69)游:在外學習。
(70)圣人:品德最高尚、智慧最高超的人物。
(71)難為言:別的議論難以吸引他了。
(72)術:方法。
(73)必:一定。
(74)瀾:大波瀾。
(75)明:光輝。
(76)容光:小縫隙。
(77)焉:語氣助詞。
(78)之:用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的獨立性。
(79)盈:滿。
(80)科:坎,坑。
(81)之:用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的獨立性。
(82)成章:達到一定階段。章,樂曲奏完一遍。
(83)上善:指上善之人。上,上等,崇高。善,指善良有美德的人,作名詞。
(84)水善利:水善于滋潤。善,善于,長于,作副詞。
(85)處:處在。
(86)之:取消獨立性。
(87)所惡(wù):所厭惡的地方。
(88)幾(jī):接近,差不多。
(89)居:居住。
(90)善:善于。
(91)地:選擇低下的地方,名詞作動詞。
(92)淵:深,這里形容內心深沉虛靜的狀態。
(93)與:指和別人相交。
(94)仁:相親,作動詞。
(95)言:說話。
(96)信:有誠信,作動詞。
(97)正:通“政”,行政。
(98)治:治理。
(99)事:辦事。
(100)能:勝任。
(101)動:行動。
(102)時:把握時機,作動詞。
(103)唯:只是。
(104)尤:過失。
(105)所以:之所以。
(106)為:成為。
(107)百谷王:百川所匯集的地方。
(108)以:因為。
(109)善:善于。
(110)下之:下(于)之,處在它們的下游。
(111)莫:沒有什么,沒有誰。
(112)于:比,表比較。
(113)而:但是,卻,表轉折。
(114)攻堅強者:攻擊堅強的力量。
(115)莫之能勝:即“莫能勝之”,賓語前置。能,可以,能夠。
(116)以:因為。
(117)無以易之:沒有什么能夠代替它。易,替代,取代。
(118)之:用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的獨立性。
(119)莫:沒有誰。
(120)知:懂得,知道。
(121)行:實行。
(122)夫:句首發語詞,表議論,不譯。
(123)兵形:作戰的方式、規律。
(124)水之形:水流的形式。形,形狀,形式。
(125)趨:趨向,流向。
(126)虛:空虛,指敵方的弱點。
(127)因:根據。
(128)制流:控制流向。
(129)制勝:取得勝利。
(130)常:固定的。
(131)勢:形勢。
(132)常:固定的。
(133)因:根據。
(134)謂:叫做,稱為。
(135)之:代詞,代“能因敵變化而取勝者”。
(136)神:特別高超,神奇。
【譯文】孔子說:“好比用土堆山,只差一筐土就完成了,如果停下來,那是我自己要停下來的。又好比平整土地,雖然只倒下一筐土,若繼續干下去,那是我自己要堅持干下去的。”(《論語·子罕》)
上面如果不是有遼闊的天,那么下面就不能覆蓋整個世界;心胸如果沒有大地那樣寬廣,那么就不能包容萬物。泰山對土石沒有好惡之心,所以能夠形成它的高大;江海對細流不加選擇,所以能夠形成它的浩瀚。所以君主的氣魄要像天地那樣宏大而萬物齊備,心胸要像山海那樣寬廣而國家富強。君主沒有因憤怒而殘害臣民,臣民沒有因積怨而產生對君主的禍患。君主和臣民都返璞歸真,把道作為歸宿。所以長遠的利益積累了,偉大的功業建立了,名望在生前樹立,恩德在后世流傳,這是國家大治的最高境界。(《韓非子·大體》)
大海不拒絕水滴,所以能成就它的博大;大山不拒絕土石,所以能成就它的高大;賢明的君主不嫌棄百姓,所以能聚集眾多的臣民;讀書人不厭倦學習,所以能達到圣人的境界。(《管子·形勢解》)
孔子說:“聰明的人喜歡水,仁德的人喜歡山;聰明的人活躍,仁德的人沉靜;聰明的人快樂,仁德的人長壽。”(《論語·雍也》)
孔子站在河邊感嘆道:“消逝的時光就像這河水啊,日夜不停地流去。”(《論語·子罕》)
徐辟說:“孔子多次稱贊水,說‘水啊!水啊!’,他對于水取的是哪一點呢?”
孟子說:“有本源的泉水滾滾向前,晝夜不停,注滿了低洼處又繼續向前奔流,一直流到大海。有本源的事物便像這樣,所以孔子只取這一點罷了。如果沒有本源,一到七、八月間,雨水眾多,大小溝渠都滿了;可是它們干涸,也可立等而待。所以名聲超過實際就像無源之水表面滂沱一樣,君子感到恥辱。”(《孟子·離婁下》)
孟子說:“孔子登上東山,就覺得魯國變小了,登上了泰山,便覺得天下變小了。所以看過大海的人,就難以被別的水吸引,在圣人門下學習的人,就難以被別的言論震驚。觀賞水有一定的方法,一定要觀賞它壯闊的波瀾。太陽月亮都有光輝,連細小的縫隙都必定照到。流水這東西,不流滿洼坑就不再向前流;君子立志于道,沒有達到一定的階段,就不可能通達。”(《孟子·盡心上》)
最善的人像水一樣。水善于滋潤萬物而不與之相爭,它處在眾人所厭惡的低洼地,所以它接近于道。上善的人居住要像水那樣安于卑下,心地要像水那樣保持深沉,交友要像水那樣仁慈相親,說話要像水那樣遵守信用,為政要像水那樣有條有理,辦事要像水那樣無所不能,行為要像水那樣待機而動。正因為與萬物無爭,所以才沒有過失。(《老子》第八章)
江海之所以能成為百川匯集的地方,是因為它善于處在低下的位置,因此能成為百川之王。(《老子》第六十六章)
天下沒有什么比水更柔弱的了,而攻堅克強卻沒有什么東西可以勝過水,因為沒有任何東西能替代它。弱能勝強,柔能勝剛,天下沒有誰不懂這個道理,但是沒有誰能夠這樣去做。(《老子》第七十八章)
用兵的規律好像水的流動,水流的形式是避開高處而流向低處,作戰的規律是避開敵人堅實之處而攻擊它的弱點;水因地勢的高低而制約流向,作戰則根據敵人的變化而奪取勝利。所以戰爭沒有固定的態勢,正如水流沒有固定的形態一樣。能根據敵情的變化而奪取勝利的,這就叫做用兵如神。(《孫子·虛實篇》)
上一篇:《史記·周亞夫軍細柳》全文|原文注解與大意翻譯
下一篇:《唐·杜甫·月夜憶舍弟》全文|原文注解與大意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