錘煉類·瘦字俱妙的宋詞藝術技巧|風格|特點|特征
【依據】張子野 《青門引》 萬俟雅言 《江城梅花引》《青玉案》,句字皆佳。詞內 “人瘦也,比梅花,瘦幾分”,又 “天還知道,和天也瘦”,又 “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三瘦字俱妙。(王世貞 《藝苑巵言》)
【詞例】
攤破江城子
程 垓
娟娟霜月又侵門。對黃昏。怯黃昏。愁把梅花,獨自泛清尊。酒又難禁花又惱,漏聲遠,一更更,總斷魂。斷魂。斷魂。不堪聞。被半溫。香半溫。睡也睡也,睡不穩,誰與溫存。只有床前、紅燭伴啼痕。一夜無眠連曉角,人瘦也,比梅花,瘦幾分。
【解析】 劉勰 《文心雕龍·練字》: “善為文者,富于萬篇,貧于一字; 一字非少,相避為難也?!比f篇易寫,一字難為,因為要避用字重復。他提出“綴字屬篇,必須練擇:一避詭異,二省聯也,三權重出,四調單復。”所以對“專爭一字之奇”,有時不應持非議的態度,這是由于它往往使全詩生姿添色,或使詩意雋永含蓄,或使詩句靈活飛動,象一粒璀璨的珍珠,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如果“褒見一字,貴逾軒冕;貶在片言,誅深斧鉞”( 《文心雕龍·史傳》),那就尤不能忽視了。
王世貞在這里提出了三個“瘦”字的妙用,似乎都不是“夜學曉未休,苦吟鬼神愁”(孟郊); “二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賈島) 那樣經過“百煉成字,千煉成句”(皮日休)的苦心孤詣,而是“妙手偶得之”,因為我們覺得它無矯揉造作之態,卻有率真天然之美。王世貞上面這段話,從“詞內”二字看,似應聯系上文,但“人瘦也”三句見程垓《攤破江城子》,“天還知道”二句見秦觀 《水龍吟》 都與張子野、萬俟雅言無涉。再查萬俟詠 (雅言) 詞,并無調寄 《江城梅花引》 和 《青玉案》 之作。如果不是弇州先生張冠李戴,至少在上下文(“句子皆佳”以上數句與“詞內”以下數句)語意上是含混不清的。又,馮金伯 《詞苑萃編》卷2引王弇州“‘康與之‘人瘦也,比梅花瘦幾分’”,同卷又有“康伯可 (與之)‘人瘦也……’”乃誤作康與之 《江城梅花引》,而此詞實即程垓《攤破江城子》(見 《全宋詞》)?!澳啦幌辍比洌瑸槔钋逭涨Ч帕鱾鞯拿洹?/p>
程垓詞寫閨中人由黃昏而面對娟娟秋月,一個人寂寞無聊,賞梅飲酒,結果是“酒又難禁花又惱”,愁情始終難遣,“只有床前紅燭伴啼痕?!睆匾闺y眠,破曉的號角聲,更助人悲涼。于此直逼出“人瘦也,比梅花,瘦幾分。”梅花,她“冷艷天然白,寒香分外清”(龍延之 《梅花》); 她“肌膚姑射白,風骨伯夷清”(張澤民 《梅花》)。她貴老不貴嫩,貴瘦不貴肥,與秾桃艷李迥別。詞連用兩“瘦”字,一說人瘦,再說比梅花還要瘦,這樣加倍表現出閨中人如花般“凍花無多樹更孤,一溪霜月照清癯”(劉克莊 《梅花詩二十首》 其四) 的幽怨情懷。
秦觀的 《水龍吟》 寫出一位婦女一整天的相思之情: 由“單衣初試”的早晨,到“斜陽院落”的傍晚,再到“皓月”依舊的深夜。寫景,善于選取典型:“破暖輕風,弄晴微雨,欲無還有”確是“清明時節”的特點;“斜陽院落,紅成陣,飛鴛甃,”也正是“小樓”下的庭院景色。抒情真摯、深沉,層層皴然,最后,以景結情,更見當日之情深。而現在的“佳期參差難右”,又是由于“名韁利鎖”,因此將這刻骨銘心的相思化為“天還知道,和天也瘦”的呼天搶地的悲音。不想為此引得宋代理學家程頤大發雷霆:“高高在上,豈可以此瀆上帝”?宋·陳鵠不僅幫腔,而且大加詛咒:“蓋少游乃本李長吉 ‘天若有情天亦老’ 之句,過于媟瀆。少游竟死于貶所,……雖曰有數,亦口舌勸淫之過”(上引俱見《耆舊續聞》 卷8)。另據宋·袁文《甕牖閑評》 亦有類似記載:“程伊川(頤)一日見秦少游,問: ‘天若有情,天也為人煩惱。是公之詞么’?少游意伊川稱賞之,拱手遜謝。伊川云: ‘上穹尊顏,安得易而悔之?’少游慚而退?!逼鋵嵾@兩句表現出封建社會一個婦女愁懷難遣,強烈的無可奈何的心聲; 把上帝也寫成有人的情感,沒有二程道學的酸腐味,應該說在當時是難能可貴的?!笆荨弊衷谶@里對 “天”來說,則虛; 而對人來說,卻實; 虛實之間,見出用字之妙。
李清照的 《醉花陰》 抒寫的是自己在重陽節日的凄苦心情。不過這一切全是她 “半夜涼初透”,難以成眠時的回憶: 先是永日的愁悶,后是 “東籬把酒”和 “簾卷西風”的惆悵,待到深夜上得床來,愁思更深,就感覺涼意侵人了。感情層層遞進,而且客觀環境與人的內在情緒融溶交織,成功地刻畫出一個真實感人的藝術形象。實際上,九月重陽,天氣不冷不暖,正宜睡眠?,F在因 “涼”而不能入睡,或因 “涼”睡而復醒,并不是天氣的緣故。詞人對丈夫的思念,夜不成寐,輾轉反側,只用 “涼”字輕輕一點,而讀者卻可 “思而得之”,這正是含蓄的妙用。相傳為元人伊世珍所寫的 《瑯嬛記》 說: 李清照曾經把這首詞寄給離家在外的趙明誠。趙對此詞很贊賞,雖心里覺得自愧不如,卻又想超過她。便閉門謝客,廢寢忘食三天三夜,得五十闋詞。然后把李清照這首也放在里面,請他的朋友陸德夫加以評定。陸再三吟賞,最后說: 只有“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三句“絕佳”。平生致力于金石學的趙明誠,“輸”給了李清照并不奇怪。但這三句的確“絕佳”卻也是事實。用花比人,司空見慣,用花瘦比喻人的瘦,也有上引程垓、秦觀詞,但以黃花比人的瘦,卻有它獨特處: 首先映現出人的愁思,與首句的“愁”首尾相應。這里有憐花的感情。而憐花正是自憐,是那個時代上層婦女的多愁善感。黃色,往往給人以憔悴的感覺,與人的瘦相仿佛,在形象上富有創造性。這樣的聯想、比喻,既貼切,又自然,使人的“瘦”可感可觸,而人的 “愁”也仿佛由虛而實,不再是抽象的了。另方面,以黃花比人,既表現出人的形體的消瘦、憔悴,還可說它與李清照有 “神似”的地方。我們知道,在 “位下名高人比數”的家庭中生成長大的女詞人,她睥睨當時文壇,指陳過許多名詞人的不足。并且她始終以清高自命,直到飄零的晚年,還嗟嘆 “與流人伍”。所以在這里用黃花來比喻人的瘦,既暗示相思之深,而“菊有黃花”(《禮記·月令》)它從來是高潔雅士的象征?!熬諝埅q有傲霜枝”(蘇軾 《贈劉景文》),用以喻人,其人自是不凡; 用以狀物(比擬人的瘦),而這人的神姿也確乎可見了。自然,“人比黃花瘦”這一比喻,和整首作品的格調、布局、語言、氛圍等,也諧和一致,從而使這一特定事物(黃花),傳達出了這特定環境中特定人物那種特定的感情。
陸機 《文賦》說作家在寫作時,有時“浮藻聯翩,若翰鳥纓繳而墜曾云之峻”; “若夫應感之會,通塞之紀,來不可遏,去不可止”; “思發于胸臆,言泉流于唇齒”;這和我們今天說的靈感是相通的。俄羅斯大詩人普希金的名言是:“靈感沖動的一剎那,我那流傳百世的作品便揮筆而就”。上述的詞人們有如此妙語,是與他(她) 們的靈感聲息相應,不是靠 “吟安一個字,捻斷數莖須”(盧延讓 《苦吟》)苦吟出來的。
上一篇:錘煉類·語精字煉的宋詞藝術技巧|風格|特點|特征
下一篇:錘煉類·警句生色的宋詞藝術技巧|風格|特點|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