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照
沵迆平原,南馳蒼梧漲海,北走紫塞雁門。柂以漕渠,軸以昆崗。重江復(fù)關(guān)之隩,四會五達之莊。當(dāng)昔全盛之時,車掛,人駕肩,廛闬撲地,歌吹沸天。孳貨鹽田,鏟利銅山。才力雄富,士馬精妍。故能侈秦法,佚周令,劃崇墉,刳浚洫,圖修世以休命。是以板筑雉堞之殷,井幹烽櫓之勤,格高五岳,袤廣三墳,崪若斷岸,矗似長云。制磁石以御沖,糊赪壤以飛文。觀基扃之固護,將萬祀而一君。出入三代,五百馀載,竟瓜剖而豆分。
澤葵依井,荒葛罥涂。壇羅虺蜮,階斗麏鼯。木魅山鬼,野鼠城狐。風(fēng)嗥雨嘯,昏見晨趨。饑鷹厲吻,寒鴟嚇雛。伏虣藏虎,乳血飧膚。崩榛塞路,崢嶸古馗。白楊早落,塞草前衰。棱棱霜氣,蔌蔌風(fēng)威。孤蓬自振,驚沙坐飛。灌莽杳而無際,叢薄紛其相依。通池既已夷,峻隅又以頹。直視千里外,唯見起黃埃。凝思寂聽,心傷已摧。若夫藻扃黼帳,歌堂舞閣之基,璇淵碧樹,弋林釣渚之館,吳蔡齊秦之聲,魚龍爵馬之玩,皆薰歇燼滅,光沉響絕。東都妙姬,南國麗人,蕙心紈質(zhì),玉貌絳唇,莫不埋魂幽石,委骨窮塵,豈憶同輿之愉樂,離宮之苦辛哉?
天道如何,吞恨者多,抽琴命操,為蕪城之歌。歌曰:邊風(fēng)急兮城上寒,井徑滅兮丘隴殘。千齡兮萬代,共盡兮何言!
蕪城即廣陵(今江蘇揚州)。它作為淮左名都,從西漢初年吳王劉濞在此建都以來,地方經(jīng)濟有了發(fā)展。在南北朝初期,成為南北交通樞紐,最為富盛。但在宋文帝末,卻在十年中間先后兩次遭到嚴重破壞。先是元嘉二十七年(450)十二月,魏太武帝拓跋燾率軍追擊大敗南逃的宋軍,在回軍路上,曾在廣陵地區(qū)大肆屠戮:“丁壯者即加斬截,嬰兒貫于槊上,盤舞以為戲。春燕歸巢于林木。”(《資治通鑒·宋紀八》)接著是大明三年(459),宋孝武帝劉駿的弟弟竟陵王劉誕(時任南兗州刺史)據(jù)廣陵反叛,劉駿派沈慶之領(lǐng)兵進攻。城破后,下詔廣陵城中士民無大小,悉命殺之,經(jīng)沈慶之請,五尺童子以下得以保全,其余男子皆死,丁壯被殺者有三千多人。不到十年,經(jīng)過這兩次戰(zhàn)亂,廣陵繁華蕩盡,廬舍丘墟,凄慘荒涼。大明三年,鮑照正客江北,劉誕亂平不久,他即來到廣陵。時創(chuàng)痕猶新,血跡尚在,他目睹慘狀,悲從中來,感發(fā)而為《蕪城賦》。因為重點是寫荒涼了的廣陵,所以稱為蕪城。這就是這篇賦的創(chuàng)作背景。全文可分為三段。
第一段,寫廣陵的地理形勢,昔日的繁華以及城池的興廢。開頭至“四會五達之莊”是這一段的第一層。廣陵城深藏在縱橫交會的江河關(guān)口之間,交通極為便利,四通八達的大道與各地相連。寥寥數(shù)語,就將這座名城的地理輪廓,簡要地勾畫了出來。從“當(dāng)昔全盛之時”到“竟瓜剖而豆分”為這一段的第二層,描寫廣陵昔日的繁華以及城池的興廢。首句以“當(dāng)昔全盛之時”領(lǐng)起,接著描繪廣陵街市熙熙攘攘喧囂熱鬧的情景。歌樂之聲,響入云霄,一派都會的繁華景象。廣陵的財力雄富天下,煮海為鹽,開山采銅,是它的兩大經(jīng)濟命脈。“故能”以下寫城池的興建。由于廣陵物產(chǎn)豐饒,人材濟濟,客觀條件相當(dāng)優(yōu)越。所以,城市的建置,超過了周、秦法令制度規(guī)定的規(guī)模,城墻堅實高大,城池既闊又深。從“是以”起,具體描繪廣陵城的建造情形。城池建造得非常堅固,無怪乎一些君主以為可以子孫萬代,長保富貴了。誰知從劉濞筑城算起,僅僅經(jīng)過漢、魏、晉三代,不過五百余年,竟然崩頹毀壞得不成樣子。末三句筆力遒勁,急轉(zhuǎn)直下,既收束了上文,又自然地過渡到下文。
第二段寫廣陵昔日的繁華蕩盡無遺。它和第一段的第二層緊相呼應(yīng)。那里主要是從廣陵的城市建置和市人的生活來描畫廣陵的繁華,這里則從這兩方面來展現(xiàn)它的荒蕪。從“澤葵依井”到“心傷已摧”是第一層,描繪作者登城時見到的荒涼殘破的景象。他先連用二十個四字句,對荒城進行細致的描繪。井邊長滿青苔,道路爬滿葛藤,壇堂庭院也都成為怪禽異獸的場所。特別是在風(fēng)雨飄瀟、黃昏凌晨的時候,更可以聽到鬼怪狐鼠的凄厲叫聲,看到它們頻繁出沒。還有各種鳥獸,在這里肆其所能,爭奪食物。這兒的草木,早早地就干枯零落。寒氣凜冽,冷風(fēng)瑟瑟,蓬草在空中飄轉(zhuǎn),沙土四處飛揚。這塊禽獸的樂園實在太荒涼了。接著則用六句總寫廣陵城池的頹壞陳廢。草木叢生,無邊無際;極目千里,只有塵土漫天飛揚。這種情景,令人傷心至極!從“若夫藻扃黼帳”到“離宮之苦辛哉”是第二層,寫廣陵盛時的豪華生活一去不復(fù)返。以“若夫”二字領(lǐng)起,既緊承上文,又有更進一層的意思。華麗堂皇的殿閣,精美豪奢的裝飾,供娛樂的漁獵場所,薈萃在這里的各地音樂,百戲伎藝,一切都無影無蹤,永遠銷聲匿跡了。還有后宮里來自南北各地的佳人,花容月貌,聰慧伶俐,現(xiàn)在都一律被葬身于九泉之下。這一段在駢偶的基礎(chǔ)上,參差變化較大。同時,作者在夸張描寫之后,用“皆”、“莫不”等字詞,使所寫的一切都囊括無遺,筆力飽滿,淋漓盡致。
第三段,抒發(fā)作者的感慨。面對著荒蕪的廣陵,遙想它昔日的繁華,作者感到人世滄桑,反復(fù)無常,人們的主觀愿望難以得到滿足,多數(shù)只能含恨以終。他為此創(chuàng)作了《蕪城之歌》。歌詞極寫廣陵的隳廢殘破,人的凄涼悲愴的感覺,以及華屋山丘的慨嘆,與前文“將萬祀而一君”呼應(yīng)。用幾句詩來結(jié)束全文,是賦中常見的形式,作用多是抒發(fā)感慨。本文歌詞的題目又為這篇賦點題,則不多見。
這篇賦作于廣陵兩次戰(zhàn)亂以后,其“廢池喬木”的荒涼景象是作者親眼所見。它不是一般意義上的登臨覽勝吊古之作,而主要是一篇撫跡生悲、感事傷時的現(xiàn)實主義作品。何焯說此賦是針對劉駿剿殺劉誕的內(nèi)亂,“照蓋感事而賦也”(《義門讀書記》)。近代的林紓也說:“文不敢斥言世祖(劉駿)之夷戮無辜,亦不言竟陵(劉誕)之肇亂,入手言廣陵形勝及其繁盛,后乃寫其凋敝衰颯之形,俯仰蒼茫,滿目悲涼之狀溢于紙上,真足以驚心動魄矣。”(《林紓評點古文辭類纂》)都指出了這一點。廣陵在當(dāng)時是江北重鎮(zhèn),它的盛衰可說是國家興亡的縮影。痛惜它的衰落,無疑寄寓著作者對國家前途命運的深刻隱憂,這就是此賦的主旨所在。
《蕪城賦》是一篇歷來傳誦的名作。此賦的藝術(shù)特色首先是對比手法的運用。賦的作意是痛惜廣陵的荒涼殘破,但并未直接落筆,而是先描繪一番昔日“全盛之時”的繁盛情形,為下文寫荒蕪蓄勢,然后提筆一轉(zhuǎn),折到寫當(dāng)今上來。這樣,一盛一衰的兩種情景緊緊扣合,形成強烈的對照。清人許梿說:“從盛時極力說入,總為‘蕪’字張本,如此方有勢有力。”(《六朝文絜箋注》)可說是深有會心,十分精到的評論。此外,第二段極力夸張形容昔日的統(tǒng)治者豪華奢侈的生活,而以“皆薰歇燼滅,光沉響絕”,“莫不埋魂幽石,委骨窮塵”等語一一給予全盤抹倒,昔盛今衰的對比效果也是很強烈的。
夸張手法的運用是此賦的又一特色。賦中寫盛時“車掛,人駕肩,廛闬撲地,歌吹沸天”;衰時“白楊早落,塞草前衰”,“直視千里外,唯見起黃埃”等很多句子,無不都是極盡夸張形容之能事的。清人姚鼐說:“驅(qū)邁蒼涼之氣,驚心動魄之辭,皆賦家之絕境也。”(《古文辭類纂》)他是體會到了這一點的。文中的極意夸張,將盛衰之間的懸殊拉大到了頂點,因而使得對比效果達到了極致。所以,賦中的對比和夸張緊密結(jié)合,夸張又是為對比服務(wù)的。
借景抒情,情景交煉,也是此賦的藝術(shù)特色。不管是寫廣陵的繁盛還是它的衰落,作者都是以飽含著感情的筆調(diào)寫的。他不僅善于將描繪景色和直接抒情相配合,而且善于在行文中選煉恰當(dāng)?shù)淖衷~,以加強感情色彩的表達。如“觀基扃之固護,將萬祀而一君”,“竟瓜剖而豆分”,“直視千里外,唯見起黃埃”,“豈憶同輿之愉樂,離宮之苦辛哉”等等,都是這樣的例子。另外,作者在命題立意上也頗具匠心。文中的一切描寫莫不是為了表現(xiàn)一個“蕪”字,而它又處處切合“城”字,沒有一點多余的筆墨,十分精警洗練。正是因為鮑照這篇賦太出名了,后人竟以“蕪城”作為廣陵的別稱。獲得如此巨大成功的作品,在文學(xué)史上是不多見的。
〔注〕沵迆(mǐyǐ米以):地勢相連漸平貌。蒼梧:漢代郡名,治所在今廣西梧州市。漲海:古海名,相當(dāng)于我國南海至爪哇海一帶。紫塞:指長城。雁門:郡名,治所在今山西北部。漕渠:此指古代邗溝,即今江蘇江都至淮安的一段運河。昆崗:又名昆侖崗、廣陵崗,廣陵城建置其上。廛闬(chánhàn蟬漢)撲地;居民房屋緊湊相連。廛,居民區(qū)。闬,里門。撲地,遍地。板筑:古代筑墻,先在兩塊木板中間填上土,再夯結(jié)實,叫做板筑。雉堞:城上女墻。井幹(hán寒):井上木欄,此借喻城樓。烽櫓:瞭望烽火的望樓。三墳:指汝河、淮河、黃河三條河的流域。“制磁石”句:《三輔黃圖》:“阿房宮以磁石為門,懷刃者止之。”沖,突也。“糊赪壤”句:謂以紅泥將城墻涂成彩色的紋飾。(11)虺蜮:(huǐyù毀玉):毒蛇和短狐。(12)階斗麏鼯(jūnwú軍吳):階前麏和飛鼠在廝斗。麏:似鹿而小。(13)虣:古文“暴”字。“伏暴”不可通,或謂當(dāng)依《說文》作“”,音“覓”,白虎也。乳血飧膚:以血為乳,以肉為飧。(14)崩榛:倒下的樹木。榛:叢生的樹木。(15)古馗(kuí葵):古道。馗,同“逵”。(16)通池:城濠。(17)峻隅:高城。(18)藻扃(jiōng):雕花的門。黼(fǔ斧)帳:繡花帳。(19)璇(xuán旋)淵:玉池。碧樹:玉樹。(20)弋林:射鳥的地方。(21)同輿:皇帝命后妃同車,表示寵愛。(22)離宮:皇帝的行宮,此指失寵后妃所居的冷宮。(23)抽琴命操:取琴作曲。(24)井徑:田間小路。丘隴:墳?zāi)埂?/p>
上一篇:李漁《芙蕖》全文賞析與注解
下一篇:班固《蘇武傳》全文賞析與注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