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 軾
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復計東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壞壁無由見舊題。
往日崎嶇還記否?路長人困蹇驢嘶。
蘇軾(1037-1101),字子瞻,眉山(今屬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進士,自號東坡居士。蘇軾是一個全能的作家,各種體裁的作品都有上乘之作,還精通書法、繪畫等藝術。今存有《東坡全集》150卷。到處:經歷。那:哪。舊題:蘇軾兄弟當年寫在寺廟墻上的詩。蹇驢:跛腳的驢。
入選理由:
人生感悟的理趣詩;行云流水的寫作風格。
詩詞賞析 此詩對人生經歷的比喻可堪擊節!人生的經歷真難以把握,“飛鴻雪泥”就是真實的人生過程。
嘉祐六年(1061),蘇軾被委派為鳳翔(今屬陜西)簽判,弟弟蘇轍寫詩送他前往。詩中有“曾為縣吏(蘇轍此前曾為澠池縣吏)民知否,舊俗僧房壁共題”句。六年前,兄弟二人進京赴考,路過此地,因山路崎嶇將所騎的馬累死,只有借驢趕路。到達澠池時,驢困人饑,宿于僧房,留下了深刻的人生印記。現在弟弟舊事重提,勾起了蘇軾的回憶和感慨,于是揮筆寫了這首詩。詩中表達了人生艱難,人生命運難以把握的思想,蘊含了很深的哲理。促使讀者深入地思考相關問題。
詩的特點是比喻恰當,形式自由,像律詩而第二聯不對偶,是被前人稱為“單行入律”的詩。其實這正體現了蘇軾的創作風格特點,隨意,不受太多的約束。
上一篇:《沈佺期·古意呈喬補闕知之》原文注解與賞析
下一篇:《左 思·詠史(其二)》原文注解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