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元二使安西
王維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從詩題可知,這是一首送人赴邊之作,被送者元二,是詩人的摯友,姓元,在族兄弟排行是老二,唐人喜以行第相稱,以表親切和敬重。元二是奉命出使,出使地點是安西,今新疆庫車一帶,唐朝在那里設有安西都護府。
首句,“渭城朝雨浥輕塵”,點明送別的地點、時間、天氣。渭城,是秦朝都城咸陽的故址,漢武帝元鼎三年改名渭城,是唐時送人赴西域的必經之地,位于長安西北,渭水北岸,今陜西省咸陽市東北。早晨一場濛濛細雨,如絲如霧,輕輕地灑掃了昨天灰塵飛揚的阡陌交通,滋潤了渭城的大街小巷。“浥”,濕潤之意,朝雨不大不小,恰到好處,足見“浥”字準確生動。暗中醞釀送別氣氛。
第二句,“客舍青青柳色新”,為送別布景設色,緊承首句。一場如酥小雨,滋潤了清晨初春的空氣,給人以清新舒心之感,只見逆旅之舍,瓦楞青青,路邊柳色,新新如洗。詩人以景襯情,為送別創造了抒情的氛圍,富于柔情之美,好象朝雨有意為客灑掃拂塵似的,顯得朝雨是那么多情,然景愈有情,愈加深不忍相別的感情。“柳”既是寫景補足朝雨,點明季節,又暗寓“留”之意,“柳”與“留”諧音雙關,唐人離別常折柳相贈,這是當時習俗。唐詩中折柳贈別的詩句很多,如李白“春風知別苦,不遣楊柳青”(《勞勞亭》),劉禹錫“長安陌上無窮樹,唯有垂楊管別離”(《楊柳枝》)等等。詩人通過一、二句勾勒了一幅色調清新明朗的圖景,為送別提供了典型的自然環境。
三、四句由寫景轉入送別,“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老友相送餞別,心中依戀不舍,千言萬語無從說起。只能頻頻勸酒:再干一杯吧,向西出了陽關,再也見不到老朋友了。以尋常話語表達出了蘊藉無窮的感情。陽關,關名,地址在今甘肅省敦煌縣西南,是當時中原通往西域的交通要道,處于河西走廊盡西頭,和它北面的玉門關相對。“西出陽關”在唐人眼中,是到了荒漠無人之世界。“勸”和“更”襯托了主人的殷勤勸酒之意和留戀難舍之情。這是一杯多么醇厚蘊藉的友情瓊漿啊!
全詩辭情、辭意兼美,有景語,有情語,情景交融,感情深蘊,余味無窮。清代王士禎稱此詩為唐人七絕“壓卷之作”,并不過譽。
這是一首千古流唱的送別曲,因詩中有“渭城”和“陽關”等字,又稱《渭城曲》、《陽關三疊》。宋人郭茂倩《樂府詩集》中列此詩為“近代曲辭”,并說:“渭城”一曰“陽關”,王維之所作也。本送人使安西詩,后遂被于歌。唐人絕句大多合樂可以演唱,此詩當時入樂配曲后傳唱一時,成為“流行歌曲”。唐代有個著名歌唱家叫何戡,以善唱《陽關曲》聞名,劉禹錫《與歌者何戡》詩云:“二十余年別帝京,重聞仙樂不勝情。舊人唯有何戡在,更與殷勤唱《渭城》。”李商隱《贈歌妓》也說:“水精如意玉連環,下蔡城危莫破顏。紅綻櫻花含白雪,斷腸聲里唱《陽關》。”白居易也愛《陽關曲》,詩中多次提到,如“高調管色吹銀字,慢拽歌聲唱《渭城》”,“最喜《陽關》唱,珍珠一串歌”,“相逢且莫推辭醉,聽唱《陽關》第四聲”。宋代愛國詩人陸游《塞上曲》也說:“玉關去路心如鐵,把酒何妨聽《渭城》。”足見這首絕句的魅力。
上一篇:李白《送友人》原文及講解
下一篇:梁啟超《譚嗣同》原文及講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