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太史大全集》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明高啟撰。高啟(1336~1374),字季迪,號槎軒,長洲(今江蘇蘇州市)人,元末隱居吳淞江畔的青丘,自號青丘子。明太祖洪武二年應詔修《元史》,授翰林院國史編修。三年升戶部侍郎,他堅辭不就,回鄉教書度日。據說朱元璋讀了他的詩“小犬隔花空吠影,夜深宮禁有誰來”(《題宮女詩》),認為是有意諷刺,懷恨在心。后來借口高啟曾為魏觀作《郡治上梁文》,將他腰斬,年僅39歲。高啟是明代成就最高的詩人之一。他的思想、為人以及詩的風格,都頗有幾分像李白。他不羨功名富貴,不為禮法所拘,狂放不羈,恃才傲物,這種性格確實是李白的遺風。他的詩各體均優,眾長兼備,格調豪放清逸,摹古自有精神,且能反映社會離亂和民生疾苦。如《田家行》、《養蠶詞》、《牧牛詞》抒寫農民的喜怒哀樂和他們生活的方方面面;《登金陵雨花臺望大江》、《明皇秉燭夜游圖》也都是佳作。高啟原有集數種,共有詩2000余首。后來自己選出900首詩,編為《缶鳴集》。景泰元年,徐庸以《缶鳴集》為基礎,匯集了近2000首詩,編成《高太史大全集》18卷。此書還有成化五年劉以則重修本、清初竹素園主人重刊本、《四庫全書》本和《四部叢刊》影印原刻本。由于《大全集》未收文、詞,《四庫全書》和《四部叢刊》便又收了文集《鳧藻集》和詞集《扣舷集》。清雍正六年,桐鄉金檀編成《青丘高季迪先生詩集》,不僅最為全備,而且校補注釋也頗有可取。除金氏文瑞樓原刻本外,還有1924年翻印本和《四部備要》排印本。
上一篇:《香祖筆記》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下一篇:《1984》作品簡析與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