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中國說
梁啟超
日本人之稱我中國也,一則曰老大帝國,再則曰老大帝國,是語也,蓋襲譯歐西人之言也。嗚呼!我中國其果老大矣乎?梁啟超曰:惡,是何言,是何言!吾心目中有一少年中國在。
欲言國之老少,請先言人之老少。老年人常思既往,少年人常思將來。惟思既往也故生留戀心,惟思將來也故生希望心;惟留戀也故保守,惟希望也故進取;惟保守也故永舊,惟進取也故日新。惟思既往也,事事皆其所已經(jīng)者,故惟知照例;惟思將來也,事事皆其所未經(jīng)者,故常敢破格。老年人常多憂慮,少年人常好行樂。惟多憂也,故灰心,惟行樂也故盛氣;惟灰心也故怯懦,惟盛氣也故豪壯;惟怯懦也故茍且,惟豪壯也故冒險;惟茍且也故能滅世界,惟冒險也故能造世界。老年人常厭事,少年人常喜事。惟厭事也,故常覺一切事無可為者;惟好事也,故常覺一切事無不可為者。老年人如夕照,少年人如朝陽;老年人如瘠牛,少年人如乳虎。此老年與少年性格不同之大略也,梁啟超曰:人固有之,國亦宜然。
造成今日之老大中國者,則中國老朽之冤業(yè)也;制出將來之少年中國者,則中國少年之責(zé)任也。彼老朽者何足道?彼與此世界作別之日不遠(yuǎn)矣,而我少年乃新來而與世界為緣。使舉國之少年而果為少年也,則吾中國為未來之國,其進步未可量也;使舉國之少年而亦為老大也,則吾中國為過去之國,其澌亡可翹足而待也。故今日之責(zé)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少年勝于歐洲,則國勝于歐洲,少年雄于地球,則國雄于地球。紅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瀉汪洋。潛龍騰淵,鱗爪飛揚;乳虎嘯谷,百獸震惶;鷹隼試翼,風(fēng)塵吸張。奇花初胎,矞矞皇皇;干將發(fā)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蒼,地履其黃,縱有千古,橫有八荒,前途似海,來日方長。美哉我少年中國,與天不老;壯哉我中國少年,與國無疆。
《少年中國說》選自梁啟超的《飲冰室文集》。文章寫于1900年2月,全文原來較長,約三千余字。據(jù)朱東潤《中國歷代文學(xué)作品選》本,全文共分為七段。這里選錄的僅是開頭兩段及最后一段的大部分,刪去了一半以上的篇幅。在刪節(jié)的部分,梁啟超以豐富的古今中外的例證,論述了人和國家的老少以及中國當(dāng)時的種種腐朽的現(xiàn)狀。現(xiàn)在所選的內(nèi)容保持了結(jié)構(gòu)上的相對完整性,從文章中仍然可以看出梁啟超的散文風(fēng)格。
本文采用單刀直入的方法,第一段開頭就引出對方的觀點:“日本人之稱我中國也,一則曰老大帝國,再則曰老大帝國。”然后針鋒相對,提出自己的觀點:“吾心目中有一少年中國在。”與一般駁論文章采用一面倒的方式、完全駁倒對方觀點的方法不同,既包含著駁論,又包含著立論,以駁論為先導(dǎo),引出自己的正面觀點,先破后立。從一定程度上承認(rèn)中國確有“老大”之處,而從本質(zhì)上否定中國為“老大帝國”,寫作方法有縱有收,文章帶有很強的辯證意味,具有較強的哲理性。“嗚呼!我中國其果老大矣乎”以及“惡,是何言,是何言”等句,字里行間充滿作者多么強烈的熱愛中國的思想感情啊!第二段緊承上文,以設(shè)喻的方法導(dǎo)入論證,先從人的老少論起,列舉了老年與少年的十余種截然不同的表現(xiàn),用一系列的排比句說明“老年人如夕照”,猶如日漸沒落的事物,故沒有希望,“少年人如朝陽”,希望寄托在少年身上。這種排比具有層層推進,重迭頂真的特點,充滿磅礴的氣勢和力量!論人的老少,以“老年人常思既往,少年人常思將來”為出發(fā)點,逐步推進,層層生發(fā),挖掘了老年人的一系列缺點,少年人的許多優(yōu)點,形成了強烈而又鮮明的對比!描寫老年與少年的種種不同特征,鋪張揚厲,不嫌反復(fù)重迭,表達得淋漓盡致!
第三段從論人的老少,過渡到了論國家的老少,分兩層進行論述。第一層(到“則國雄于地球”止)指出了要使中國成為少年中國,中國少年所肩負(fù)的歷史重任。要求得“國智”、“國富”、“國強”,首先必須“少年智”、“少年富”、“少年強”;要使國家“獨立”、“自由”、“進步”,關(guān)鍵全在于少年首先要獨立、自由、進步;要使國家“勝于歐洲”、“雄于地球”,首先要少年勝于歐洲,雄于地球!充滿了號召鼓動力。這一段同樣用排比句式,以增強文章的氣勢。第二層是全文感情最高昂激烈處,尤是精采之筆,運用博喻、象征、夸張等藝術(shù)手法,采用詩歌的句式、華麗的語言,由衷地為中國少年高唱贊歌,為少年中國高唱贊歌,表現(xiàn)了強烈的愛國主義感情!這一層描寫了許多具有象征性的蒸蒸日上的天地萬物,再加短促有力的句式,讀起來瑯瑯上口,象激動人心的號角,具有極大的宣傳鼓動性和強烈的藝術(shù)感染力!
梁啟超是資產(chǎn)階級改良運動時期“文體革命”的積極倡導(dǎo)者,所創(chuàng)“新民體”當(dāng)時頗負(fù)盛譽。《少年中國說》正是“新民體”的典范作品。梁啟超總結(jié)“新民體”的特點是:“務(wù)為平易暢達,時雜以俚語、韻語及外國語法,縱筆所至不檢束。學(xué)者競效之……其文條理明暢,筆鋒常帶感情,對于讀者,則別有一番魔力焉。”(《清代學(xué)術(shù)概論》)他的這段話是對《少年中國說》藝術(shù)特色的最好概括。近代黃遵憲稱贊梁啟超文“驚心動魄,一字千金,人人筆下所無,卻為人人意中所有,雖鐵石人亦應(yīng)感動。”(《致飲冰室主人書》)
梁啟超在《少年中國說》一文后的附言中稱自己從小熱愛岳飛《滿江紅》詞,“至今喜誦不衰”,并說從此要名自己為“少年中國之少年”。此文確實寫得象《滿江紅》一樣激情澎湃,具有一股陽剛之氣,說老年則扼腕嘆息,說少年則神采飛揚,說現(xiàn)實則痛心疾首,說希望則意氣風(fēng)發(fā)。文章愛憎分明,飽含愛國熱情,絕不拖泥帶水、含糊不清,讀之令人回腸蕩氣。
當(dāng)然本文也有缺陷。作者關(guān)于老、少的議論顯得過于絕對化,有時也有鋪張、重迭過甚的缺點。
上一篇:王安石《傷仲永》原文及講解
下一篇:屈原《涉江》原文及講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