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漢卿
(外扮監斬官上,云)下官監斬官是也。今日處決犯人,著做公的把住巷口,休放往來人閑走。(凈扮公人,鼓三通、鑼三下科。劊子磨旗、提刀,押正旦帶枷上。劊子云)行動些,行動些,監斬官去法場上多時了。(正旦唱)
〔正宮〕〔端正好〕沒來由犯王法,不提防遭刑憲,叫聲屈動地驚天。頃刻間游魂先赴森羅殿,怎不將天地也生埋怨。
〔滾繡球〕有日月朝暮懸,有鬼神掌著生死權。天地也!只合把清濁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盜跖、顏淵?為善的受貧窮更命短,造惡的享富貴又壽延。天地也!做得個怕硬欺軟,卻原來也這般順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為地!天也,你錯勘賢愚枉做天!哎,只落得兩淚漣漣。
(劊子云)快行動些,誤了時辰也。(正旦唱)
〔倘秀才〕則被這枷紐的我左側右偏,人擁的我前合后偃。我竇娥向哥哥行有句言。(劊子云)你有甚么話說?(正旦唱)前街里去心懷恨,后街里去死無冤,休推辭路遠。
(劊子云)你如今到法場上面,有什么親眷要見的,可教他過來,見你一面也好。(正旦唱)
〔叨叨令〕可憐我孤身只影無親眷,則落的吞聲忍氣空嗟怨。(劊子云)難道你爺娘家也沒的?(正旦云)只有個爹爹,十三年前上朝取應去了,至今杳無音信。(唱)早已是十年多不睹爹爹面。(劊子云)你適才要我往后街里去,是甚么主意?(正旦唱)怕則怕前街里被我婆婆見。(劊子云)你的性命也顧不得,怕他見怎的?(正旦云)俺婆婆若見我披枷帶鎖赴法場餐刀去呵,(唱)枉將他氣殺也么哥,枉將他氣殺也么哥。告哥哥,臨危好與人行方便。
(卜兒哭上科,云)天哪,兀的不是我媳婦兒!(劊子云)婆子靠后。(正旦云)即是俺婆婆來了,叫他來,待我囑咐他兒句話咱。(劊子云)那婆子近前來,你媳婦要囑咐你話哩。(卜兒云)孩兒,痛殺我也!(正旦云)婆婆,那張驢兒把毒藥放在羊肚兒湯里,實指望藥死了你,要霸占我為妻。不想婆婆讓與他老子吃,倒把他老子藥死了。我怕連累婆婆,屈招了藥死公公,今日赴法場典刑。婆婆,此后遇著冬時年節,月一十五,有瀽不了的漿水飯,瀽半碗兒與我吃,燒不了的紙錢,與竇娥燒一陌兒,則是看你死的孩兒面上。(唱)
〔快活三〕念竇娥葫蘆提當罪愆,念竇娥身首不完全,念竇娥從前已往干家緣,婆婆也,你只看竇娥少爺無娘面。
〔鮑老兒〕念竇娥伏侍婆婆這幾年,遇時節將碗涼漿奠;你去那受刑法尸骸上烈些紙錢,只當把你亡化的孩兒薦。(卜兒哭科,云)孩兒放心,這個老身都記得。天哪,兀的不痛殺我也!(正旦唱)婆婆也,再也不要啼啼哭哭,煩煩惱惱,怨氣沖天。這都是我做竇娥的沒時沒運,不明不暗,負屈銜冤。
(劊子做喝科,云)兀那婆子靠后,時辰到了也。(正旦跪科)(劊子開枷科)(正旦云)竇娥告監斬大人,有一事肯依竇娥,便死而無怨。(監斬官云)你有什么事,你說。(正旦云)要一領凈席,等我竇娥站立,又要丈二白練,掛在旗槍上,若是我竇娥委實冤枉,刀過處頭落,一腔熱血休半點兒沾在地下,都飛在白練上者。(監斬官云)這個就依你,打甚么不緊。(劊子做取席站科,又取白練掛旗上科)(正旦唱)
〔耍孩兒〕不是我竇娥罰下這等無頭愿,委實的冤情不淺;若沒些兒靈圣與世人傳,也不見得湛湛青天。我不要半星熱血紅塵灑,都只在八尺旗槍素練懸。等他四下里皆瞧見,這就是咱萇弘化碧,望帝啼鵑。
(劊子云)你還有甚的說話,此時不對監斬大人說,幾時說哪?(正旦再跪科,云)大人,如今是三伏天道,若竇娥委實冤枉,身死之后,天降三尺瑞雪,遮掩了竇娥尸首。(監斬官云)這等三伏天道,你便有沖天的怨氣,也召不得一片雪來,可不胡說!(正旦唱)
〔二煞〕你道是暑氣暄,不是那下雪天,豈不聞飛霜六月因鄒衍?若果有一腔怨氣噴如火,定要感的六出冰花滾似綿,免著我尸骸現;要什么素車白馬,斷送出古陌荒阡?
(正旦再跪科,云)大人,我竇娥死的委實冤枉,從今以后,著這楚州亢旱三年。(監斬官云)打嘴!那有這等說話!(正旦唱)
〔一煞〕你道是天公不可期,人心不可憐,不知皇天也肯從人愿。做甚么三年不見甘霖降,也只為東海曾經孝婦冤。如今輪到你山陽縣,這都是官吏每無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難言。
(劊子做磨旗科,云)怎么這一會兒天色陰了也?(內做風科,劊子云)好冷風也!(正旦唱)
〔煞尾〕浮云為我陰,悲風為我旋,三樁兒誓愿明提遍。(做哭科,云)婆婆也,直等待雪飛六月,亢旱三年呵,(唱)那其間才把你個屈死的冤魂這竇娥顯。
(劊子做開刀,正旦倒科)(監斬官驚云)呀,真個下雪了,有這等異事!(劊子云)我也道平日殺人,滿地都是鮮血,這個竇娥的血都飛在那丈二白練上,并無半點落地,委實奇怪。(監斬官云)這死罪必有冤枉。早兩樁兒應驗了,不知亢旱三年的說話準也不準,且看后來如何。左右,也不必等待雪晴,便與我抬他尸首,還了那蔡婆婆去罷。(眾應科,抬尸下)
《竇娥冤》是我國古典悲劇中的典范性作品,也是中國戲曲史上第一個黃金時代——元雜劇繁盛期的杰作之一。王國維曾稱贊它“即列之于世界大悲劇中,亦毫無愧色也”(《宋元戲曲考》)。作品從竇娥幼年即遭困苦寫起,通過一個最普通的青年婦女的不幸遭遇和冤案,深刻地揭露和控訴了當時社會的腐朽和黑暗,真實而生動地揭示出一個善良女子在殘酷的社會現實面前,除了引頸受戮,簡直別無出路。“衙門自古向南開,就中無個不冤哉!”作品通過一系列生動細致的描寫,憤怒鞭笞了封建統治者無心正法、草菅人命的罪惡,同時熱情歌頌了被壓迫、被迫害的婦女強烈的斗爭精神和不屈的反抗性格。
《竇娥冤》思想藝術上最突出的成就是成功地塑造了竇娥形象。關漢卿在創作中表現出高度的組織戲劇結構、布置排場和駕馭戲曲語言的能力。全劇剪裁得當,詳略自如。作者將竇娥幼年被父親送到蔡婆家作童養媳抵債的情節寫得極為簡略,放在楔子中一帶而過;對于法場上竇娥反抗精神的進發,作者卻反復渲染,寫得酣暢淋漓。第一折我們從人物對話中知道,竇娥三歲喪母,七歲離父,如今十三年過去,她已二十歲了。而且她由童養媳而結婚,不久又失去了丈夫,寡居竇娥與婆婆相依為命。第一折寫蔡婆討債,賽盧醫欲賴債害命,被張驢兒父子偶然撞破,后張驢兒父子跟蔡婆回家,要挾蔡婆和竇娥,強欲成婚,竇娥至死不從。第二折,劇情突轉,張驢兒企圖害死蔡婆,以霸占竇娥,不料經張驢兒下了毒藥的羊肚兒湯誤為其父所食,張父竟被毒死。張驢兒惡人先告狀,誣稱是竇娥投毒殺人,楚州太守桃杌昏庸不察,將竇娥嚴刑拷打,問成死罪,下入死囚牢中。
這里選的是《竇娥冤》第三折,是這部感天動地大悲劇的高潮。作者重彩濃墨,傾注了全部激情來塑造冤深似海的竇娥形象。一開場,作者就竭力渲染,造成了一種緊張而又凄慘的氣氛:監斬官的大聲吆喝;列隊森嚴的公人;三通鼓,三遍鑼;劊子手的磨旗提刀。在一片陰森殺氣中,正旦扮竇娥披枷帶鎖上場。她冤憤沖天,怒火噴涌,對黑暗的社會現實發出血淚控訴!她唱了〔正宮·端正好〕和〔滾繡球〕,這是兩只歷來為人們所稱道的名曲。“沒來由”、“不提防”,都是無端受屈、無辜被罪之義。關漢卿有意讓竇娥這樣一個沒有宿怨、沒有世仇、甚至沒有具體對頭的弱女子,來面對這無邊的黑暗,這是整體性的社會黑暗,從而傾吐出帶有整體性的、社會性的郁悶和憤怒。“叫聲屈動地驚天”一句,撕肝裂膽,催人淚下。這聲震四座、令人戰栗的唱詞,恰恰又是點題之筆。《竇娥冤》雜劇的“題目正名”是:“秉鑒持衡廉訪法,感天動地竇娥冤”。蒙無盡屈辱,懷一腔怨憤,竇娥對官府絕望了。她進而開始懷疑天地鬼神,你看她呼天搶地,指神斥鬼,傾吐出憤怒的詛咒。關漢卿就是這樣一層層揭示了竇娥反抗性格的發展過程。有的研究者認為〔滾繡球〕一曲,是受了屈原《天問》和蔡琰《胡笳十八拍》第八拍的影響。其實,這只是從形式上看,若從思想內涵來分析推究,其間是有著明顯不同的。屈原、蔡文姬都主要是從個人感情出發,表現為一己的迷茫、惆悵和太息,其中雖亦躍動著愛國主義激情,然都沒能象關漢卿這樣直接面對慘淡的人生現實。關漢卿借角色之口,抒發的是更為廣闊、更為深切的帶有社會意識的憤懣和反抗,或言代市井細民寫心泄憤,具有更普遍、更深刻的意義。王季思先生主編的《中國十大古典悲劇集》,在《竇娥冤》第三折兩只名曲眉端批道:“本折為全劇高潮,悲憤激越,千古絕唱。”“日月喻君臨天下的皇帝,鬼神喻掌握百姓生殺大權的官吏,竇娥呼天搶地的呼號,對等級社會提出了最有力的控訴。”
接下去,我們看到竇娥對天地鬼神從埋怨、憤怒到叱罵否定。為了證實自己的冤屈,她甚至對天地鬼神進行命令和驅使,這就是浪漫主義的“三樁無頭誓愿”。第一樁誓愿是:“我不要半星熱血紅塵灑,都只在八尺旗槍素練懸。”(〔耍孩兒〕)第二樁誓愿是:“若果有一腔怨氣噴如火,定要感的六出冰花滾似綿!“(〔二煞〕)第三樁誓愿是:“做甚么三年不見甘霖降,也只為東海曾經孝婦冤。如今輪到你山陽縣。”(〔一煞〕)
竇娥相信天能從人愿,精誠能勝天。果然,行刑開始,“浮云為我陰,悲風為我旋”,奇跡出現了:血染白練,六月飛雪。這充分顯示了劇作家戲路寬廣、筆墨奇崛,也飽含著作家對主人公深切的同情。在這樣的戲劇場面中,觀眾如何能不為之動容!
《竇娥冤》的曲詞、賓白都寫得十分出色。尤其是第三折,洋溢著強烈的政治抒情詩色彩,感情如火,氣勢如潮。遣詞用語老辣從容,渾然天成;音調節奏如泣如訴,頓挫抑揚,藝術感染力是相當強烈的。明人孟稱舜說:“漢卿曲如繁弦促調,風雨驟集,讀之覺音韻泠泠,不離耳上,所以稱為大家。……《竇娥冤》劇詞調快爽,神情悲悼,尤關之錚錚者也。”(《古今名劇合選》)劇中有些曲詞又寫得通俗自然,本色當行,極饒生活氣息。如第三折中竇娥與劊子手對話時所唱的〔叨叨令〕,與婆婆訣別時所唱的〔快活三〕、〔鮑老兒〕,平白如話,卻催人淚下,正如王國維所說的那樣:“直是賓白,令人忘其為曲”(《宋元戲曲考)。所有這些,都是為了集中塑造好竇娥這一典型的悲劇形象,而竇娥形象的成功,正是《竇娥冤》藝術上的最重要的成就。
上一篇:《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原文及講解
下一篇:王充《訂鬼》原文及講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