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俠五花劍》簡介|鑒賞
俠義小說,六卷三十回。海上劍癡著。 清光緒二十七年(1901)八月笑林報館刊行。書前有繡像十八幅,故又題“繡像仙俠五花劍”。
書敘“宋朝高宗年間,有十位劍仙,在太玄境高會,煉得五花寶劍,下界收徒,傳授幾個劍俠正宗,要使天下后世企慕劍俠之人,不致有錯認門徑的一段故事”。 (第一回)。所謂“十位劍仙”,乃是虬髯公、黃衫客、昆侖摩勒、精精兒、空空兒、古押衙、公孫大娘、荊十三娘、聶隱娘、紅線女,多出自唐代傳奇,其中公孫大娘是歷史上真有其人的,杜甫詩中也寫到過。她在丹房煉就了五花寶劍:即青的芙蓉劍、黃的葵花劍、赤的榴花劍、黑的蘚花劍和白的桃花劍,其中以青芙蓉劍最為厲害。當下十仙在太玄境聚會,決議由黃衫客、聶隱娘、紅線、虬髯公和妙手空空兒五人各帶一劍下凡物色傳人。黃衫客和紅線先來到山東,紅線從盜賊手中救出難女白素云,收為徒弟;黃衫客也收了雷一鳴為徒。因權奸秦檜的堂弟秦應龍駐軍此地,屢屢侵擾百姓,搶奸婦女,素云和一鳴在劍仙的幫助下將他刺死。不料地方官甄衛在辦案時公報私仇,把性格貞烈的妓女薛飛霞捉去,強誣為罪犯。素云去探監,碰上文云龍,他是在大名府遇見虬髯公后一起來到山東的,隨即拜虬髯公為師,于是三仙三俠便會在了一起。時有臨安大盜燕子飛慕色劫獄,救出薛飛霞后要行無禮,飛霞誓死不從,在露筋祠自殺,恰被從江南也游到山東來的聶隱娘救得,與眾人會合后,收為門徒,并由師長們做媒配與文云龍為妻。
再說那燕子飛卻碰上了妙手空空兒,空空兒被他欺騙,誤以為他是好人,而把青芙蓉劍傳授了他,并教他劍術。這時四仙四俠都來到臨安,文云龍夫妻行刺秦檜不成,卻打死了燕子飛的好友烏天霸。燕子飛到處偷盜搶劫,兼愛采花,被虬髯公追趕,但他已從空空兒學得劍術,一時奈何他不得。后來他在山陰縣屢鬧兇案,捕頭花信捉不住他,因年老而氣死。花信女兒花珊珊立志繼承父業,得到了仙俠們的幫助。但燕子飛的青芙蓉劍十分厲害,眾人擒他不住。恰好空空兒到來,虬髯公怒斥空空兒所傳非人。空空兒認識了燕子飛的真面目后,施絕技寒宵盜劍,偷出了燕子飛的青芙蓉劍。不料燕子飛已學得吐納之術,在戰場上用劍訣收回寶劍,與眾人抵敵。空空兒無奈,便回到太玄境找公孫大娘覓取解此劍訣之術。公孫大娘煉得霜鍔丸,攜同余下的五仙一道下凡。這樣十劍仙都到齊了,群斗燕子飛,公孫大娘用霜鍔丸破了青芙蓉劍,終于將燕子飛正法。空空兒收花珊珊為徒,了結了“仙俠五花劍”一段故事。
正如書的第一回所言,作者著書的目的是要闡明劍俠的真正精神。因為“世人偶然學得幾路拳,舞得幾路刀,便儼然自命為俠客起來,不是貽禍身家,便是行同盜賊,卻把個俠字壞了”,而做書的人不明道理,往往“竟把頂天立地的大俠,弄得像是做賊做盜一般”,這樣闡明劍俠真精神就顯得十分必要,“于世道人心,大有關系”了。然而劍俠的真精神是什么,作者卻也未提供什么新見解,不過是見義勇為、救人危難、扶正祛邪、保忠鋤奸一類公認的品格而已。第十五回中,紅線因誤以為是文云龍劫獄救走了薛飛霞,乃云:“誰知這人少年浮躁,竟又釀出劫獄的事來。這種犯法違條之案,既然不恤人言, 那姓文的尚何足取……”從這段話可見,想方設法救人危難固是劍俠的品格,但若因此去做劫獄之類違反王法的事情,卻是“不恤人言”,“何尚足取”的。因此,“俠”的真精神便是在遵守王法基礎上的正義感和英雄主義。而若要成仙,則還必須注意不殺生(除了實在不可不殺的壞人外)。這樣,所謂“世間多少不平事,付與五花劍下平”(第三十回),其“平”的標準實在是有其局限的。
本書體制, 如狎鷗子的《序》所言,是“神仙任俠,兩傳合成,兒女英雄,雙管齊下”。書中雖寫神仙,但神仙們的本事仍在劍術的高明而不是超自然的、超人的神秘力量,故仍可歸于俠義小說一類。“兒女英雄”指文云龍和薛飛霞一對俠侶,這個成份在小說中所占比例是很小的。全書在人物刻劃和武打場面的描寫上,都不甚精彩,唯敘事條理十分清楚,絕少支離散漫,文字也簡煉勁健,不贅不腴。狎鷗子《序》中用“精神團結,字挾風塵”二語來評價其結構和語言,是頗為得當的。
俠義小說一般以最簡單的公認的道德律來解決思想性的問題,而把精力筆墨集中在情節的變幻起落、人物的形象生動、場面的緊張精彩上,在眾多小說類型中,它是最吸引讀者也最通俗化的一種。但這部《仙俠五花劍》卻有些不同,它因要闡明俠的真精神,追求“語有根柢”(《序》),而與一般通俗的俠義小說稍異其趣。和當時從說書中脫胎出來的北方俠義小說相比,這部產生于南方(上海)的作品,少了一些世俗的社會氣息,而多了一些女人化的傾向。它的源頭,是要直接追到唐代的劍俠傳奇上去的。
上一篇:《五鳳吟》簡介|鑒賞
下一篇:《俗說》簡介|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