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何不憐功狗,留取韓彭守四方》出自哪里,《當時何不憐功狗,留取韓彭守四方》什么意思,《當時何不憐功狗,留取韓彭守四方》原文出處,《當時何不憐功狗,留取韓彭守四方》賞析。
【出處】 清·黃住 《彭城道中》
【鑒賞】 彭城: 今江蘇徐州市,是楚漢相爭中項羽的都城,離劉邦的故鄉沛縣不遠。劉邦奪取江山后,建立漢朝。他在漢12年回到故鄉,設宴招待鄉親,席間唱了一支 《大風歌》,內有 “大風起兮云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土兮守四方?” 詩人經過彭城時,想起了這一段歷史,有感而作。“天子依然歸故鄉,《大風》 歌里轉蒼茫。” 描寫劉邦平定了英布之后,回到故鄉宴親友,席間擊節唱《大風歌》,感慨傷懷。“當時何不憐功狗,留取韓彭守四方?”是詩人對劉邦的傷感情緒所提出的尖銳批評。劉邦將他手下的功臣分為 “功狗” 和 “功人” 兩類。他把為他在戰場上出生人死拼殺的將官開國元勛韓信、彭越、英布稱為 “功狗”,意思是獵取獵物的狗; 把張良、肖何等謀士稱為“功人”,意思是他們指出獵物的所在地,叫狗去獵取,是人的功勞。劉邦在文臣武將們出謀策劃歷盡生死,千千萬萬的士兵,百姓流血犧牲之下,奪取江山,坐上了皇帝的寶座,由農民起義軍頭領變成為我獨尊的最高統治者。臥榻之傍豈容他人酣眠,他把功勞最大的開國元勛韓信、彭越、英布用 “莫須有” 的罪名一一加以殺害。歷來的統治者都是采用此法,即 “狡兔死,良狗烹; 飛鳥盡,良弓藏; 敵國破,謀臣亡”。最后發出假惺惺的感傷“安得猛士兮守四方”,灑幾滴清淚以騙取鄉親們的同情。皇帝的寶座都是用將軍、大臣、士兵、百姓的白骨所壘成,每個皇帝都想活一萬歲,作威作福,享受最高的權力。普天下的百姓都是他的奴隸,天下變成了他一個人的。他為所欲為,荒淫無恥。他的話,是金科玉律,最高原則,永遠有理,永遠正確,是上帝的意旨。以為民解疾苦的荒言騙取百姓的信任、擁戴。他要讓百姓相信他是天上的神仙下凡或轉世,是那張牙舞爪的龍。實際上,皇帝無非是一個會弄權術、心狠手辣的大騙子。就拿劉邦來說,他原是沛縣地方的一個無賴。
【原詩】 天子依然歸故鄉,《大風》歌罷轉蒼茫。當時何不憐功狗,留取韓彭守四方?
上一篇:《廟堂守中立,民命等鴻毛》什么意思|全詩|出處|賞析
下一篇:《忠臣已盡神孫死,卻建浮圖說報恩》什么意思|全詩|出處|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