歇后語《占著茅坑不拉屎》是什么意思,比喻什么
歇后語:占著茅坑不拉屎
拼音:zhàn zhe máo kēng bù lā shǐ
比喻擔任某種職務可是不做實際工作。例如
這些友軍是專吃公糧,不打鬼子,還欺壓老百姓。群眾說他們是占著茅坑不拉屎,還凈往別人身上潑糞。(《冀魯春秋》1部1章4)
尤其是對于民眾動員工作,他們是死不放松的。你要說他們不動員吧,“抗敵后援委員會”的組織到處成立了,但無非是借故斂錢,包而不辦,占著茅坑不拉屎而已。(《洪波曲》1章2)
或作[占著茅廁不拉屎]。例如
那不行啊!眼看日本鬼子打到家門上,說干就得干,占著茅廁不拉屎不行!說干,挑了兵也得干,不能一挑兵就不去! (《烽煙圖》25)或作[占著茅坑不屙屎]。例如媽的,我提拔你當隊副,為的是叫你替老子操心出力,你可倒好,占著茅坑不屙屎,八路跑到眼皮子底下來鬧騰,你他媽全都不知道!(《敵后戰場》25)
或作[蹲在茅房不拉屎]。
上一篇:歇后語《半路里殺出個程咬金》是什么意思,比喻什么
下一篇:歇后語《又做巫婆又做鬼》是什么意思,比喻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