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臣已盡神孫死,卻建浮圖說報恩》出自哪里,《忠臣已盡神孫死,卻建浮圖說報恩》什么意思,《忠臣已盡神孫死,卻建浮圖說報恩》原文出處,《忠臣已盡神孫死,卻建浮圖說報恩》賞析。
【出處】 清·陳文述《登報恩寺浮圖》
【鑒賞】 陳文述 (1771~1803),字退庵,號云伯,浙江錢塘人。嘉慶五年舉人。有《頤道堂集》、《碧城仙館詩鈔》 行世。報恩寺,是明成祖朱棣為紀念母親高皇后而建,在南京南門外,浮圖是梵文音譯,就是塔。這是作者登臨報恩寺的塔而寫的一首絕句。朱元璋 (明太祖) 死后,傳位于孫子朱允炆,是為建文帝。而朱元璋的第四個兒子朱棣不服,在燕地起兵反叛,史稱 “靖難之變。”“靖難師來孰閉門,孝陵云樹黯消魂。” 描寫朱棣率領的燕兵南下攻城掠地勢不可擋,紛紛開城門投降,埋葬朱元璋的孝陵也天愁地悲。“忠臣已盡神孫死,卻建浮圖說報恩。” 描寫朱棣奪得皇位,改為明成祖。他殘酷誅殺文武大臣,又大興文字獄,對百姓實行野蠻的鎮壓與黑暗的統治,激發了百姓的憤怒與不滿。文武大臣及龍孫朱允炆已被殺。明明是不忠不孝,背叛父母與朝廷的逆子,偏偏還要建塔說是報恩。這不是虛偽到極點了嗎?縱觀中國歷史,不管是盛世或末世,不管是明主或是昏君,統治階層內部爭權奪位,無不充滿血腥味,一面是六親不認,父子、兄弟之間的謀殺,一面是無辜的大臣與百姓的遭殃。什么綱常、倫理,什么為國為民,其實都是自欺欺人的傳統騙術而已。你死我活的爭奪,血流如河的殺戮,無不是搶奪權位,搶奪得權位,騎在人民頭上作威作福,榨取民脂民膏供自己享樂這才是他們的目的。這首詩對明成祖建佛塔報恩進行了辛辣的諷刺,敘事、抒情、議論渾然一體,尖銳、冷峻。
【原詩】 靖難師來孰閉門,孝陵云樹黯消魂。忠臣已盡神孫死,卻建浮圖說報恩
上一篇:《當時何不憐功狗,留取韓彭守四方》什么意思|全詩|出處|賞析
下一篇:《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什么意思|全詩|出處|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