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軍欲以巧伏人,盤馬彎弓惜不發(fā)。
語出唐·韓愈《雉帶箭》。詩曰:“原頭火燒靜兀兀,野雉畏鷹出復(fù)沒。將軍欲以巧伏人,盤馬彎弓惜不發(fā)。地形漸窄觀者多,雉驚弓滿勁箭加。沖人決起百余尺,紅翎白鏃隨傾斜。將軍仰笑軍吏賀,五色離披馬前墮。”本篇寫詩人隨從徐州節(jié)度使張建封射獵的情景。將軍:指張建封。巧:指射技的精巧。盤馬:騎馬盤旋不進(jìn)。彎弓:挽弓,拉開弓。彎,用作動詞。惜不發(fā):不輕易發(fā)箭。這兩句詩的意思是:將軍想要用射箭的精巧技藝勝伏別人,他騎馬盤旋不進(jìn),拉開弓卻不輕易射出箭,而在等待最有利的時機(jī)。近人程學(xué)恂《韓詩臆說》評曰:“二句寫射之妙處,全在未射時,是能于空際得神。”后人常引用這兩句詩來比喻作文之法,從虛處著筆,以曲筆傳神。
例如
①韓愈詩云:“將軍欲以巧伏人,盤馬彎弓惜不發(fā)。”用“盤馬彎弓”形容作品情節(jié)的鋪墊和蓄勢,倒是很確切的。(摘自劉宗德《鋪墊·蓄勢——章法漫談》)
②蓄勢愈充沛,便愈能動人心魄。蓄勢愈充分,便愈能突出主題。韓愈詩云:“將軍欲以巧伏人,盤馬彎弓惜不發(fā)。”誠哉斯言!(摘自鐘世焯《盤馬彎弓惜不發(fā)——談蓄勢》)
③鋪墊法就是用層層墊高的辦法,拖延釋懸的時間,使懸疑遞增,就如“盤馬彎弓箭不發(fā)”一般,又像“掣一個線球,吊在小貓眼前,等它跳起來抓時,又把球掣開了”(米爾頓語)一樣,使讀者始終處于提心吊膽之中,直到最后才得以解脫。(摘自都本忱《設(shè)懸念——文章結(jié)構(gòu)技巧雜談之一》)
④余近來雖力求此境,總覺太過分明,時顯作意。當(dāng)以荊浩然、范華原之法度構(gòu)架,倪云林、董香光之韻致氣息為指歸、以求得“將軍欲以巧服人,盤馬彎弓惜不發(fā)”之感。高標(biāo)既定,求索不止,信經(jīng)年以往必有所得。(摘自喻建十《不動容齋絮語》)
⑤盤馬彎弓惜不發(fā)——這似乎是一種靜止的狀態(tài),卻比馬狂奔、箭離弦更有期待的味道。(摘自朱以撒《盤馬彎弓》)
上一篇:王維《白云回望合,青靄入看無》名句解讀
下一篇:曹操《養(yǎng)怡之福,可得永年》詩句大意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