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惟孝惟忠聰聽祖考①彝訓②,克勤克儉先知稼穡③艱難。
【譯注】
①祖考:泛指祖先。②彝(音yí)訓:日常的訓誡。③稼穡:音jiàsè,泛指農業生產勞動。
本聯的大意是,要明于聽取、辨察祖先的教導與告誡,只有這樣,才能盡忠盡孝,做到忠孝雙全;要認真體驗耕作中的辛勤與勞苦,只有這樣,才能做到勤儉節約。
輯自倪國強編著《黟縣民間古楹聯集萃》。
【感悟】
徽商以勤奮和吃苦耐勞而著稱。大多徽商是從小本起家,在外經營,三年一歸,新婚離別,習以故常,克服了種種不利因素,經過了一番奮斗拼搏,最后才建立了自己的基業,成為富商大賈的。“致富思源”,他們大多數人特別珍惜得來不易的財富。因此,他們雖然致富,但日常生活仍舊保持在家時的艱苦樸素的作風。不僅如此,他們還以艱苦樸素的勤儉精神教育子孫。
【故事鏈接】
歙縣商人汪佩,年輕時因家庭貧困,遵父命棄儒就賈,以供養兩個弟弟學習儒業。后來其大弟未中縣學,也準備棄儒就賈。汪佩勸導他說:“夫農之望歲,固也。奈何以歲一不登而輟耕乎?且吾業已悔之,汝復蹈吾悔耶?”把一次科場失利喻作農民的一年歉收,以告誡其弟不可棄儒,頓時提高了其弟的覺悟,于是其弟“感公言,趣歸發憤,卒有文名”。
【延伸閱讀】
胡適先生曾經把徽商百折不撓的創業精神譽為“徽駱駝精神”。徽商的巨大成功與這種精神是分不開的,他們不辭勞苦,打破傳統安土重遷觀念,“無遠弗屆”,“走死地如騖”,乃至“數年不歸”。從前徽州人送子外出習商當學徒,都要叮囑兒子好好干,不能做“茴香豆腐干”。婺劇《對課》中“八仙”之一的呂洞賓,唱著要買“游子思親一錢七”(藥謎),而杭州女子白牡丹則隨即揭開謎底,曰:“有道是游子思親當回鄉(茴香)”。顯然,“茴香”的諧音也就是“回鄉”,在徽州亦即失業的代名詞。徽州人什么買賣都做,唯有兩樣東西最為忌諱:一是茴香,二是蘿卜干——“蘿卜”是因其諧音“落泊”。
上一篇:《自浙溯徽,其灘以百數……予為此生理,經此百灘者,不知其若干數矣貲財軀命咸寄水面,豈但言勞,而此生之驚虞何可云喻!每下一灘,雖順流而舟行如箭,又恐其失勢不能倉卒救上一灘雖無失勢之危,而水逆且悍,挽夫率抵首于地,舟人率以肩承棹挽與棹力齊而舟始行,少有不協,進不能尺寸而退已尋丈外矣,噫!可畏也!予之成此微業也艱難甚矣》原文解讀|譯文|感想
下一篇:《孝弟傳家根本,詩書經世文章》原文解讀|譯文|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