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云影共徘徊。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詩出宋·朱熹《觀書有感》。方塘:方形的水塘。這里比喻書。鑒:鏡子。徘徊:來回走動(dòng)。渠:它,指方塘。如許:如此,像這樣。詩的意思是:這只有半畝大小的一塊方形水塘,有如一面新鍍過的鏡子明亮照人,那天上的亮光和彩云的影子全被它照在里面了。如果問它為什么能夠像這樣清澈明亮,這是因?yàn)橛性搭^活水不斷輸入清流的緣故。作者是“以理語成詩”,用形象思維的比興手法,寫出了讀書的樂趣和感受。后人常引用這首詩或后兩句來說明治學(xué)之道。
例如
①任何池塘,都是有沉滓的,浮起來可作肥料,一而再、再而三地必將如朱熹所詠:“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云影共徘徊。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這個(gè)源頭活水,就是黨中央看得清楚,群眾也看得很清楚。(摘自東方既白《赤子與千金》)
②“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水”有多種:生活之“水”,它是創(chuàng)作的源泉;古今名作之“水”,它是創(chuàng)作的借鑒。文學(xué)青年們,堅(jiān)定地“入水”吧!(摘自佚名《入水深淺 冷暖自知》)
③我這次下去,使我懂得舊有的生活底子并不能代替新的生活體驗(yàn),“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隔斷了生活的源頭,活水就變成了死水,再也不能泛起那美麗的漣漪。(摘自瞿琮《談?wù)劯柙~選材問題——在歌詞創(chuàng)作座談會(huì)上的發(fā)言》)
④后來時(shí)移事遷,歲月流逝,池塘里卻變得“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云影共徘徊”,再也不見什么荷花了。(摘自季羨林《清塘荷韻》)
⑤“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云影共徘徊。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能源,是人類生存與發(fā)展的活水,而這活水現(xiàn)在已經(jīng)日漸枯竭,如何在眾多的“能耗大戶”中降低能耗是一對矛盾,也是一門科學(xué)。(摘自金宣《“能耗大戶”降能耗》)
上一篇:詩經(jīng)《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名句解讀
下一篇:賈島《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處》名句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