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花落花惜花·落花》詠雜花落花惜花詩鑒賞
李建勛
惜花無計(jì)又花殘,獨(dú)繞芳叢不忍看。
暖艷動(dòng)隨鶯翅落,冷香愁雜燕泥干。
綠珠倚檻魂初散,巫峽歸云夢又闌。
忍把一尊重命樂,送春招客亦何歡。
與《殘牡丹》有著同類情感內(nèi)涵,詩人詠落花,寄寓了對香消玉殞的痛惜之情。花是美麗的,而落花意象則象征著美好事物的破滅。落花無情而詩人有情,詩人惜花別有一番傷心人懷抱。
詩的首聯(lián),詩人不是單純寫主體的意緒也不是單純寫對象的形態(tài),而是將抒情主體與對象交融在一起來寫。詩的一開始便出現(xiàn)了抒情主人公——即詩人自我。詩人滿懷惜花之情,卻又無計(jì)使花長盛不衰。眼前又值花事凋零,詩人獨(dú)繞芳叢,無可奈何,不忍細(xì)看滿地落英。這兩句,把詩人的惜花之情寫得十分沉摯。
頷聯(lián),形容花落的情形。這兩句語言色彩較為綺麗。“暖艷”一句,寫花瓣委地、“暖艷”,形容花的色澤。“動(dòng)”是動(dòng)輒的意思。花片不斷地隨鶯翅而落,是說晚春時(shí)節(jié)黃鶯穿梭于花間。“冷香”一句,寫花香零落。“燕泥”,燕子作巢所銜的泥土。梁簡文帝有詩句云:“燕泥銜復(fù)落,鶗吟斂更揚(yáng)。”(《和湘東王首夏詩》)隋朝詩人薛道衡《昔昔鹽》詩中也有:“暗牖懸蛛網(wǎng),空梁落燕泥”的詩句。這句說花的“冷香”都因花瓣落地而摻雜進(jìn)燕泥之中。這兩句詩都采用了“通感”的手法。“暖艷”、“冷香”,把溫度的感覺與色澤,氣味打通來寫,形成一種審美聯(lián)覺。錢鐘書先生在《通感》一文中曾舉了大量例子說明這種描寫手法,這里的“暖艷”、“冷香”是頗為典型的。
頸聯(lián),用綠珠和巫山神女的兩個(gè)意象比喻落花,同時(shí),也是對這個(gè)題材的進(jìn)一步開掘。詩人沒有拘泥于對落花本身的傳移模寫,而是從精神氣韻上來寫落花,反之,也是以落花來寫某些悲劇性的事物。“綠珠”是西晉富豪石崇的愛妓,據(jù)《晉書 ·石崇傳》載:崇有妓曰綠珠,美而艷,善吹笛,孫秀使人求之,不得,矯詔收崇,崇正晏于樓上,謂綠珠曰:“我今為爾得罪。”綠珠泣曰:“當(dāng)效死于官前。”因自投于樓下而死。(中間有刪略)杜牧有《金谷園》一詩云:“繁華事散逐香塵,流水無情草自春。日暮東風(fēng)怨啼鳥,落花猶似墜樓人。”即詠此事。杜牧以落花喻墜樓人,而李建勛則以墜樓人喻落花,可謂相映成趣。“巫峽”句,用巫山神女的典故。宋玉《高唐賦》云:“昔者楚襄王與宋玉游于云夢之臺,望高臺之觀,其上獨(dú)有云氣,崪兮直上,忽兮改容。須臾之間,變化無窮。王問玉曰:此何氣也? 玉對曰:所謂朝云者也。王曰:何謂朝云?玉曰:昔者先王嘗游高唐,怠而晝寢。夢見一婦人,曰:妾巫山之女也。聞君游高唐,愿薦枕席。王因幸之,去而辭曰:妾在巫山之陽,高丘之阻,旦為朝云,暮為行雨,朝朝暮暮,陽臺之下”。本詩中“巫峽歸云”一句,則以落花比擬幽夢的幻滅,使人感到無限悵惘。詩歌境界也由此導(dǎo)入空靈。
尾聯(lián),詩人由落花而想到人生之短暫,故發(fā)及時(shí)行樂之慨嘆,而最終流入一種“送春招客亦何歡”的悲哀與失落。
詠物之作要能不粘不脫。如果完全拘泥于所詠之物的物象,質(zhì)實(shí)呆板而無靈氣;如果完全脫離所詠之物,則會使人不知所云,因此要在不即不離之間。此詩既有對落花情形的傳神描摹,也有由此而推宕開去的喻象生華,故而能夠形神兼?zhèn)洹?
上一篇:李建勛《惜花》詠雜花落花惜花詩賞析
下一篇:張泌《惜花》詠雜花落花惜花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