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花落花惜花·尋花》詠雜花落花惜花詩鑒賞
劉言史
游春未足春書度,訪紫尋紅少在家。
借問流鶯與飛蝶,更知何處有幽花
。人皆愛美,特別是對于自然界的美,人們總是不斷地追求、探索。花,是自然界中美的精華,美的象征,自然倍受人們的青睞。各種奇花異卉有的鮮妍可愛,有的嫵媚動人,有的芳香四溢,有的絢麗多彩。它們或給人以美的享受,或給人以啟迪深思,或陶冶性情。因此可以說,愛美的人很少有不愛花的。
這首題為“尋花”的小詩,正是體現作者追求、探索自然美的一篇佳作。
“游春未足春將度,訪紫尋紅少在家”,詩的開頭兩句點出了尋花的原因。春天,四時之首,陽光明媚,花繁草茂,正是人們游春踏青的好時節。詩人一向淡泊功名利祿,“初客鎮冀,王武俊奏為棗強令,辭疾不受”。官場上那些傾軋、爭斗,案牘間的勞累,早已使他感到煩悶、厭倦。因此,他更醉心于那大自然瑰麗的景色之中,好象這樣是一種解脫的辦法。然而歲月匆匆,時不我待,詩人“游春未足”本來就深感遺憾,偏偏又“春將度”,惆悵之情不免又添了一層。“訪紫尋紅少在家”既是寫實,也足見詩人游春興致之高。“訪紫尋紅”是說賞花多而范圍廣,“少在家”是說時間長久。
然而詩人并非淺嘗輒止。“借問流鶯與飛蝶,更知何處有幽花”是詩人游春未足的必然追求。眼前的花卉都已觀賞盡,那飛來飛去的黃鶯和翩躚于芳叢的蝴蝶,你們可知哪處還有鮮妍的花嗎?
“借問流鶯與飛蝶”句運用擬人手法,想象奇特又緊承前二句,順乎思路。把詩人尋花的癡心表現得淋漓盡致。全詩的詩意在此得到進一步升華。
杜甫的《江畔獨步尋花七絕句》中有一首是這樣寫的:“黃四娘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劉言史的“尋花”顯然受了杜詩的影響,但不雷同,而是各有千秋。杜詩刻畫細微,景色濃厚,側重寫景,情寓景中。劉詩則緊緊圍繞尋花構思,有敘述,有抒情,虛實結合,十分得體。特別是結句以擬人手法發問,深化主題,使全詩熠然生輝。
上一篇:劉言史《別落花》詠雜花落花惜花詩賞析
下一篇:張碧《惜花三首》詠雜花落花惜花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