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花落花惜花·和張秀才落花有感》詠雜花落花惜花詩鑒賞
晴暖感余芳,紅苞雜絳房。
落時猶自舞,掃后更聞香。
夢罷收羅薦,仙歸勅玉箱。
回腸九回后,猶有剩回腸。
這是李商隱晚年的作品。李商隱因為娶王茂元之女和曾入李黨中人鄭亞幕府等事構怨于牛黨,尤其為令狐绹所不滿,并因此屢次遭受排擠和打擊。盡管他一再向令孤绹陳情,但仍是不能得到涼解。仕途坎坷,極不如意,自然景物的興衰榮枯常常觸發詩人的身世之感,因此,詩人經常借花木由榮至衰曲折含蓄地表現自己的心曲,這首詩就是這樣的作品。
“晴暖感余芳,紅苞雜絳房。”詩一開頭便緊扣題目。“感余芳”即感落花。在一個天朗氣清、風和日麗的日子里,詩人出來賞花賦閑,只見明媚的陽光之下美麗的花卉呈現著各種情狀:有的含苞欲放,猶有生機,有的已經開放,但已成“強弩之末”了。那含苞未吐之花格外紅艷,擎著一朵朵紅苞。而那已開之花妙齡即已過去,呈現在人的面前的是沒有生氣的“絳房”,雜處在鮮紅的花蕾之中。
緊接上聯,詩人扣住主題,著力描寫落花:“落時猶自舞,掃后更聞香。”前一句寫落花之姿,后一句寫落花之香。鮮花凋謝,慘綠愁紅,本來是衰敗之景,令人傷感。“斷腸未忍掃,眼穿仍欲歸,芳心向春盡,所得是沾衣”(《落花》)。可是這次在詩人的筆下,這繽紛的落蕊卻別有一番綽約的風姿:悠悠冉冉,翩翩如舞,體態輕盈,姿態閑雅,富有生氣,哪里象是隨風飄散的敗蕊呢?它既無衰敗之態;也無“蕊寒香冷”之氣,是那么頑強!即使被掃除之后,其濃郁的香氣仍經久不滅,隨著微風,滲入人的心脾。所以,這三、四兩句詩意境新鮮,表現出落花美好的形象和高潔的品格,這在詠花詩中,特別是歌詠落花的詩作中是不多見的,接下去詩人又深入用筆,繼續寫落花之態:“夢罷收羅薦,仙歸勅玉箱。”“羅薦”句出自《漢武帝內傳》,此書中說(武帝)以紫羅薦(鋪墊)地,燔百合之香……內外寂謐,以候云駕。此處“羅薦”代言花香,“勅”整飾之意。“玉箱”即指車箱。《晉書 ·左貴嬪列傳》中就有“其輿伊何?金根玉箱”的句子。“自在飛花輕似夢”,花開花落,真如幽夢一場。現在夢已過了,花便收拾了自己的芳香象仙人一樣駕著白玉裝飾的車子離去了,升天了。這兩句雖然寫落花紅消香盡,輕輕歸去,但也沒有哀傷的情調。
“回腸九回后,猶有剩回腸。”這最后一聯詩是詩眼。前六句詩,詩人主要寫落花的各種情狀,雖寄寓了自己的身世但主意在花。而此一聯則重在寫人。語意雖然比較含蓄,但也可琢磨。落花引出詩人對自己生平遭際的無限感慨。“回腸九回”語出司馬遷《報任安書》。司馬遷因為李陵一案無辜受累,被處以宮刑,自認為“有辱家聲”,無面目再上父母之丘墓,自己為此“腸一日而九回,汗未嘗不發背沾衣也。”表現出自己愁腸欲斷的痛苦心情。李商隱素懷壯志,極想施展自己的才華,以便經國濟世,但卻屢遭挫折,報效無門,因此難免憂愁憂思,苦悶焦慮,“腸一日而九回”,在悲愁抑郁中生活。可這種凄苦和坎坷卻不見終了之日,久苦之后,猶有其苦,實在是不盡其苦,不盡其憂。因此“回腸九回后,猶有剩回腸”兩句詩十分生動、十分具體地道盡了詩人一生的坎坷,一生的凄苦,概括了詩人一生的不幸遭際。詩人在前六句中次第寫來,引而不發,最后一泄而出,畫龍點睛,給人的感受極為強烈。
這首詠物詩委婉曲折,手法別致。劉熙載在《藝概》中指出詠物詩應該“不離不即”,既不能沒有物,也不能沒有人。必須既詠此物又有其人,情寓物中,物因情見,物我相與融浹才為上乘之作。本詩就是如此,既切于物,又表現了自己的情思,在體物的同時委婉曲折地表露了自己的身世之感。其中“落時猶自舞,掃后更聞香”與“回腸九回后,猶有剩回腸”兩聯尤為高妙,不失為詠物佳句。
上一篇:李涉《山花》詠雜花落花惜花詩賞析
下一篇:李商隱《落花》詠雜花落花惜花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