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櫻桃花·櫻桃花》詠櫻桃花詩鑒賞
櫻桃花,一枝兩枝千萬朵。
花塼曾立摘花人,窣破羅裙紅似火。
說它是一首詩,卻極具直觀的美感;說它是一幅畫,又富有悠長的韻味。于是姑且將兩者并而論之。
畫面上布滿了“櫻桃花”。此花喜歡光照,開放在冷暖相宜的仲春。時下適逢其盛,花朵密匝匝地綴滿枝頭,不由得惹人舉頭抬手想去數(shù)計。可是僅數(shù)了“一枝兩枝”就力不能勝,委實是太多太多,而且縱橫交錯,前后圍裹,里外覆蓋,惟能用“千萬朵”來表示其長勢之猛,分布之密。于是乎,生氣勃勃一,聲勢宏大,陽剛之氣蔚然,便成了此詩的特色之一。
然而,作者并非僅以水墨敷之,而以重彩灑潑。櫻桃花的花蕾為紅色,開放后的花冠為白色或粉紅色。但畫面上花海的色彩則是一片火紅。這是由于花朵密集,還是陽光的潤飾?且勿妄加揣測,聽?wèi){詩人神思馳騁,花叢中化出了又一圖景——“花塼曾立摘花人”。“塼”字與“磚”相通,“花塼”即用磚砌成的花壇,那“摘花人”曾在此處駐足品賞,雖不知其何等模樣,但可斷定非麗姝倩女莫屬。正是她,人過影留,“窣破羅裙紅似火”。“塼”字多指摩擦之聲,與“地”相連即跟“拂地”同義。櫻桃花紅得象火那樣地耀眼奪目,原來是摘花人在流連忘返之時,羅裙輕拂花地,飄起紅綃碎屑無數(shù),把花朵熏染成一律地濃艷極妍。因此,畫中有畫,剛?cè)嵯酀珴删_麗明亮,為此詩的又一動人之處。
進言之,在創(chuàng)作上,此詩的最大成功在于融情、景、人、物為渾然一體。詩人將喜愛櫻桃花的激情傾注在不動聲色的白描和合乎情理的想象之中,由櫻桃花引出摘花人,以摘花人渲染櫻桃花;全景的展示中具有立體的透視,靜態(tài)的描寫中加入動態(tài)的迭影,使全詩的意境十分地和諧優(yōu)美,賞心悅目。讀了此詩,極易聯(lián)想到王昌齡的《采蓮曲》:“荷葉羅裙一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亂入池中看不見,聞歌始覺有人來。”元詩和王詩的吟詠對象各有側(cè)重,但兩者有著類似的藝術(shù)構(gòu)思和審美情趣,堪稱為唐詩中的“雙璧”。相形之下,元稹的詩僅用了二十四個更為口語化的文字,就使櫻桃花的生態(tài)、色澤和摘花人的豐姿、神韻躍然紙上。且給讀者以遐思的余地,所以顯得更其自然精煉。這或許意味著元稹后來居上地超越了前人,或許體現(xiàn)了元稹在倡導(dǎo)新樂府運動中所獲得的卓越功力。
上一篇:黃遵憲《櫻花歌(節(jié)錄)》詠櫻桃花詩賞析
下一篇:劉言史《山寺看櫻桃花題僧壁》詠櫻桃花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