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花落花惜花·山花》詠雜花落花惜花詩鑒賞
山花照塢復燒溪,樹樹枝枝盡可迷。
野客未來枝畔立,流鶯已向樹邊啼。
從容只是愁風起,眷戀常須向日西。
別有妖妍勝桃李,攀來折去亦成蹊。
古今中外的眾多詩人,對花都有深厚的感情。陶淵明喜歡菊,林逋喜愛梅,東坡贊美海棠,山谷熱愛水仙……錢起謳歌山花,也別有一番情致。
山花,是一粒粒天然的寶石,是一片片絢麗的彩云,是一道道爛熳的彩虹,是一簇簇熊熊的火焰,是一個個亭亭玉立的少女……詩人只用了一個“燒”字,就把遍山遍野山花的艷麗身姿栩栩如生地展現在讀者的面前。緊接著,詩人大筆一揮,用了一個“迷”字,進一步展現了山花的動人形象。你看,爛熳的山花,照在山塢,映在小溪上,那潺潺的流水,象燃燒的火焰,山巒上,每一株樹,每一個枝杈,都綴滿了朵朵山花。這絢麗、爛熳的山花,使人心醉,令人迷戀。如果說第一句詩人是從宏觀上刻畫山花的動人形象,那么,第二句詩人則是從微觀上來進一步地刻畫山花的豐姿。詩人運用生動的比喻,以動代靜來描繪抽象的概念,遂令詩意盎然,形象鮮明,令人久久不忘。如果直說山花象火焰,那就興味索然,缺乏韻味了。
當游客還沒有來到山崗上的時候,山山嶺嶺,溝溝坡坡,枝枝杈杈,朵朵山花,亭亭玉立,如錦似緞;流鶯盤旋,歡聲笑語,鳥語花香;這真是一幅令人心醉的油畫呀!
游客們聞訊趕來,朵朵山花綻開了美麗的笑臉,只只小鳥歡快地唱著歌。當碧空如海,風平浪靜的時候,人們就可以從容不迫,盡情地享受大自然的恩賜。人們的心醉了,他們的血溶進了山花的海洋……太陽疲倦了,悄悄地躲進了西山,人們面對花海,癡情觀賞,留戀忘返。
山花,她美麗的艷姿,勝過爛熳芳菲的桃花,賽過皎潔繁茂的李花,她以自己嬌潔的美姿,吸引著成千上萬的游客。人們興奮地攀上樹枝,投入了山花的懷抱。人們欣喜地采下朵朵山花,盡情地品賞著花的甜美。桃李無言,樹下成蹊。山花無語,樹下卻呈現出一條條小徑。樹下本沒有路,來的人多了,自然也就有了路。詩人并沒有直敘來觀賞山花的人有多少,只用一個“蹊”字,就說明了來觀賞的人之多了。緊接著,詩人又用了一個“勝”字,贊譽了山花獨具的風姿。用一個“蹊”字,映襯出了山花倍受人們喜愛的動人場面。
“大歷以還,詩格初變,句漸工,意漸巧,詞漸秀,開天渾厚之氣,寢遠寢漓。但溫秀蘊藉,仍不失風人之旨。”用這話來褒獎錢起的詩,并不言過其實。這首詩意旨深遠,構思新巧,語句精煉,用詞雋秀,不失為一篇詠花的杰作。
上一篇:周霆震《籬間小花》詠雜花落花惜花詩賞析
下一篇:袁宏道《賦得溪上落花》詠雜花落花惜花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