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花落花惜花·山花》詠雜花落花惜花詩鑒賞
李涉
六出花開赤玉盤,當(dāng)中紅濕耐春寒。
長安若在五侯宅,誰肯將錢買牡丹。
李涉所詠山花究竟是什么花,不得而知,但也不必知,因為詩人對山花而發(fā)的慨嘆,并不強調(diào)是山中什么花,而是著眼與長安都城中市花相對的山花,由于處地不同而命運就有異這一現(xiàn)象。
“六出花開赤玉盤”是寫這種花的形狀是六瓣,六面而出,“赤玉盤”是寫山花的顏色如紅玉“盤”,表明是圓形。“當(dāng)中紅濕耐春寒”則是說這種山花開放初春,耐得春寒。接著兩句“長安若在五侯宅,誰肯將錢買牡丹”是說此花如果開在長安城中,王公貴族宅院內(nèi),誰還肯再花錢去買牡丹呢?全詩意蘊鮮明,頗有理趣。
山花在這里無疑可以看作山村野花,沒有什么名氣,但在花形、花色及品格方面還是很有特色的,只是由于地處山野,所以不及都市中牡丹那樣為人所知,若是移向京城,是足以同牡丹相抗衡的。這種替山花鳴不平的憤然情緒在詩中是很明顯的,聯(lián)系作者生平,很可能有所寄托。據(jù)全唐詩題下注說“李涉,洛陽人,初與弟同隱廬山。后應(yīng)陳許辟。憲宗時,為太子通事舍人,尋謫峽州司倉參軍。太和中,為太學(xué)博士,復(fù)流康州。”李涉在當(dāng)時頗時文名,據(jù)說有一次李涉過九江,途中遇盜,盜問何人,隨從者回答,是李博士,盜首就說,若是李博士,就不剽奪他了,久聞他作詩大名,愿求得李博士詩一篇就足夠了。李涉就贈詩一首:“暮雨蕭蕭江上村,綠林豪客夜知聞。他時不用逃名姓,世上如今半是君”。事實確否,也不必追究,看看全唐詩中李涉的其它詩篇,也可大致了解李涉其人。如他的《題蘇仙宅枯松》:“幾年蒼翠在仙家,一旦枝枯類海槎。不如酸澀棠梨樹,卻占高城獨放花。”與《山花》就是同調(diào)。處于封建時代的士大夫知識分子大多以有仕途通達為其一生追求的目標(biāo)所在,胸懷治國之才而不得重用,便免不了牢騷滿腹。當(dāng)然,他們自己也清醒認識到,他們的成功與發(fā)跡,在相當(dāng)大的程度上需要依靠機遇,如同那山花,雖有色、形之美,品性之高,但因處地不同于牡丹,便很少有人問津,所以詩替山花鳴不平,實際上也就是為懷才不遇的在野之士鳴不平,若此說不誤,那么這首詩很可能是作于他未入仕之時,或入仕后轉(zhuǎn)而被貶謫之后。中唐詩人白居易貶居潯陽時,曾寫有《潯陽三題》,歌詠桂、竹、蓮,說“廬山多桂樹,湓浦多修竹,東林寺有白蓮花,皆物之貞勁秀異者。雖宮囿省寺中,未必能盡有。夫物以多為賤,故南方人不貴重之。至有蒸爨其桂,剪棄其竹,白眼于蓮花者。予惜其不生于此土也。以賦三題以唁之。”白居易所發(fā)生不逢地之感嘆顯然也寄寓了他自己的身世之嘆。與李涉的《山花》很有共通之處。
當(dāng)然并非所有詠山花者都著眼于無人賞識,也有的從另外角度歌詠山花,頗具情意。如錢起《山花》詩,“山花照塢復(fù)燒溪,樹樹枝枝盡可迷。野客未來枝畔立,流鶯已向樹邊啼。從容只是愁風(fēng)起,眷戀常須向日西。別有妖妍勝桃李,攀來折去亦成蹊。”說山花勝過桃李,眷戀者流連忘返以至日西而不覺,這同李涉《山花》中那種憤激情緒相比,就顯得蘊藉平和得多了。
上一篇:徐凝《春陪相公看花宴會二首》詠雜花落花惜花詩賞析
下一篇:李商隱《和張秀才落花有感》詠雜花落花惜花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