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花落花惜花·買花謠》詠雜花落花惜花詩鑒賞
劉言史
杜陵村人不田穡, 入谷經谿復緣壁。
每至南山草木春,即向侯家取金碧。
幽艷凝華春景曙,林夫移得將何處。
蝶惜芳叢送下山,尋斷孤香始回去。
豪少居連鳷鵲東,千金使買一株紅。
院多花少栽未得,零落綠娥纖指中。
咸陽親戚長安里,無限將金買花子。
澆紅濕綠千萬家,青絲玉轤聲啞啞。
這首《買花謠》從采花寫到買花、種花,不僅構思精妙,體物入微,而且寓意頗深,是作者詠物詩中的佳作。
全詩分三部分,“尋斷孤香始回去”以上是寫采花;“豪少居連鳷鵲東”至“雪落綠娥纖指中”寫的是買花;后四句寫種花。杜陵村的農民不事農桑,每當春季南山草木蔥蘢、山花怒放之時,他們便進入山谷,跨越溪流,攀登懸崖峭壁,采擷山花,以換取侯家的錢財。他們“不田穡”并非有什么閑情逸致,而是由于封建統治者殘酷剝削壓榨,他們走頭無路,不得不另謀生路而已。這正象柳宗元的《捕蛇者說》寫的那樣,“苛政猛于虎”,農民甘冒被毒蛇咬死的危險也不愿更換差事恢復賦稅。“入谷經谿復緣壁”極言采擷之苦,與“即向侯家取金碧”一句恰成鮮明的對照。
這些被采擷的花非同一般,在春天朝陽的照耀下,這些色彩絢麗的花朵更顯得嬌艷美麗了! 那些一向蹁躚于花叢中的蝴蝶怎么會舍得這些花兒被采走呢?它們緊緊跟隨著采花人,直到他們走下山去,再也嗅不到花兒的馨香才飛回來。這里,詩人以擬人的手法襯托出花朵獨具芬芳與色彩,確是奇絕不凡。“蝶惜芳叢”“尋斷孤香”兩句語句精妙,想象豐富,令人嘆服。
可是居住甘泉宮一帶的富貴子弟,一向過著驕奢淫逸的生活,根本不知采花人的艱辛,一擲千金買來“一株紅”,然而庭院重重,花卉甚少,無法栽植。最后,不得不在美女纖細的手指中枯萎、凋零。一是“千金使買一株紅”,一是“零落綠娥纖指中”,兩相對照,把闊少的揮霍無度、貴婦人的閑散懶惰的本性揭示得何等深刻、真實!
這一部分與第一部分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使我們看到詩人的筆下寄予了對農民的深切同情,而對剝削者則給予了有力地揭露和諷刺。這正是此詩富有政治意義的地方。這種思想感情在他的《苦婦詞》等詩篇中都可見到。
與城中闊少相反,住在咸陽長安里的親戚卻買來花子廣為播種。你瞧,家家戶戶的庭院里滿是紅花綠葉,連井臺上也爬滿了青絲,甚至提水的轆轤也被纏繞上了。那轆轤在提水澆花時的啞啞轉動聲,聽來多么令人感到親切、自然。這分明是一幅田園風景畫,叫人看了格外賞心悅目。“紅”、“綠”、“青”,繪繽紛的色彩,“啞啞”,繪聲音。詩人以寥寥數字,把長安里的庭院花卉的形、聲、色描繪出來。
這首詩題為買花,但由采花寫起,起伏跌宕,耐人尋味。語言樸實無華,全詩四次換韻,讀來十分自然親切,富有民歌味道。更為可貴的是作者把憫農與鞭笞闊人奢侈的思想感情融于描述之中。
劉言史是中唐時詩人,與孟郊友善,在他的詩作中不難看出受韓孟摒棄平庸詩風注意詩的新形式、新風格的影響。
上一篇:白居易《買花》詠雜花落花惜花詩賞析
下一篇:劉言史《別落花》詠雜花落花惜花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