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花落花惜花·山路花》詠雜花落花惜花詩鑒賞
徐鉉
不共垂楊映綺寮,倚山臨路自嬌饒。
游人過去知香遠,谷鳥飛來見影搖。
半隔煙嵐遙隱隱,可堪風雨暮蕭蕭。
城中春色還如此,幾處笙歌按舞腰。
在我國古代文學史上,文人騷客們詠梅竹以亮其志,嘆桃李而發感傷,贊牡丹芙蓉表其艷麗的詩,構成了中國古典詩歌分量極重的一部分。然而,選擇一種無名的山路野花作為抒情描寫的對象,卻不很多見,這更需要詩人的細致觀察。
“不共垂楊映綺寮,倚山臨路自嬌饒”,把悠然自得的山路花與點綴富家門窗的垂楊相對比,山路花天然秀成的美活脫脫地呈現在人們面前。這種美因“倚山臨路”而具剛質,散發出樂在其中的春色魅力。
“游人過去知香遠,谷鳥飛來見影搖”之句,可謂“不著一字,盡得風流”,明明刻畫山路花悠長的芳香與娉婷的美姿,卻偏不說花,而點化“游人”和“谷鳥”,漂泊異土的游人在山路上匆匆走過,也許起初并未注意這朵無名之花,散不盡的花香終使他頓然醒悟,美不自勝;山谷的飛鳥急急從空中掠過,每每都感嘆它迎風搖曳的舞姿,透過“游人”的嗅覺和“谷鳥”的視覺,已經見出山路花的奉獻之美,而作者選用的視角(游人與飛鳥)又都具暫時性和快速性,無形中構造了一種空寂的氛圍,給路邊自嬌饒的山路花又增加了某種深沉的美和憂郁的美。
仿佛這些還不足以盡言詩人心中的山路花,他把鏡頭推向更高更遠的時空范圍:“半隔煙嵐遙隱隱,可堪風雨暮蕭蕭”,遠遠望去,裊裊煙霧賦予它山林的蒼茫與神秘,經受過世世代代春雨秋暮,它依然傲然地挺立,好象超時空的自然精靈。
至此,山路花多層次、多側面的美已寫到了極處,詩人戛然收筆,文思看似隨意地從山路花跳越過去“城中春色還如此,幾處笙歌按舞腰”,其實是從又一個角度寫花,把城市與山野舞女與野花曲折含蓄地加以對比,表達了詩人的審美趣味。
《山路花》的藝術情趣值得反復咀嚼,首先,詩人構思巧妙,選材新穎;其次,作者一唱三嘆地塑造了一系列銜接不斷的意境,一層層地展示山路花的美與媚;最后小詩表現手段極為豐富,直接描寫與間接刻畫,近距離攝點與遠距離俯瞰;空間背景與時間的敘述,味覺運用與視覺感受等等恰如其分地融合一體,由此,詩人筆下的山路花不僅獲得了罕見豐富的美,而且獲得了生命。
上一篇:李商隱《落花》詠雜花落花惜花詩賞析
下一篇:杜甫《花底》詠雜花落花惜花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