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東風(fēng)第一枝白桃花》詠桃花詩鑒賞
江瑛
細雨梳春,晴云抹曉,武陵一夜花遍。吹開幾迭冰綃,獨自臨溪洗艷。煙青霧白,似淡月,梨花庭院。記玉除,和露曾栽。怎謫人間重見。沈宿醉,銀屏低掩。鎖舊恨,粉痕愁顫。自傷誤嫁東風(fēng),卻把紅塵久厭。凌波人杳,更莫問,春潭深淺。應(yīng)黯然,卸盡鉛華,極目素云凄斷。
此詞詠白桃花,在對白桃花的刻畫描摹中,若隱若現(xiàn)地融入了作者寂寞凄清的情懷。
上片前三句,是說春天二三月時,春雨飄落,晴空中淡云迎曉,一夜之間桃花就開遍了。這里用了一個武陵源的典故。陶淵明《桃花源記》稱武陵漁人入一山谷,谷中桃花遍植,儼然另一世界,故桃花源又稱武陵源。泛稱則指清凈幽美的避世之地。此處作者乃是泛指,借武陵一詞說她居住的地方清凈幽美,遍布桃花,在一夜之間就到處開遍了。以下至上片結(jié)尾,乃賦白桃花的形色、神韻,以及高美華艷的品格。“幾迭冰綃”說的是形色,形容白桃花的花瓣似冰綃重迭。所謂冰綃,乃指潔白之縑。這樣潔白的桃花,獨自臨照溪水,在清煙白霧之中,象似梨花融在淡淡的月色之中。這寫盡了白桃花的風(fēng)神和韻味,突出了它的脫俗。所以最后點出,這樣高華美艷、脫俗絕塵的花,應(yīng)在天宮玉階栽培,現(xiàn)在地上可見,乃是謫向人間。
上片從武陵花遍寫起,極力地突現(xiàn)白桃花形神的高華,寫出了白桃花的品格。但是真正在花的形態(tài)、色澤上著眼的筆并不多,只有“幾迭冰綃”一句,詞人寫白桃花,不重在刻畫花的形態(tài),而重在寫那種意志、風(fēng)神,所以從側(cè)面著筆,寫花在臨溪洗艷時給人的感受,最后歸結(jié)到只應(yīng)天上有,人間如此高華的花,是從天上謫來的。這種寫法,調(diào)動了讀者亦即信息接受者的想象力,使讀者在作者給出的條件的基礎(chǔ)上,憑借自己的對生活的感受和體驗,塑造一個白桃花的形象。
下片,在上片的基礎(chǔ)上,詞人更具體、更細微地寫出白桃花的形態(tài)和神情心緒,同時在賦花的過程中,織入了自己的心態(tài)。下片開頭兩句,點出舊恨新愁,這是承上而來,上片結(jié)尾說白桃花從天上謫向人間,因此這里才說它有舊恨新愁。為什么會謫向人間?接下來“自傷誤嫁東風(fēng)”,回答了這一問題。原來是一場不成功的愛情波折,使這天宮仙子謫落人間了。它雖然謫在人間,卻不能安心,所以“把紅塵久厭”,還想恢復(fù)過去那種生活。然而,“凌波人杳”,仙子已經(jīng)不能再找到舊時的伙伴了,“凌波人”指仙人。所以它只好黯然神傷,卸盡鉛華,極目素云,心腸凄斷,這寫出了無法恢復(fù)過去那種生活而引起的無限的感傷和凄苦情緒。
從表面上看,這是寫白桃花,是作者對白桃花這種高華的花的體驗和虛擬,但實際上遠不止此,這其中包括了作者自己的心聲。從哪里可以看出這一點呢? 第一,這一片全用擬人手法,如果自己對高華的事物淪落風(fēng)塵未有體驗,是無法把這種感受寫出來的,而且也不會用擬人手法;第二,詞中強調(diào)“誤嫁東風(fēng)”,“紅塵久厭”,明里寫花,暗里是寫自己。如果不是對自己愛情、婚姻有遺憾,就不必如此隱晦地加以暗示。
下片在表現(xiàn)上十分突出的是設(shè)身處地的擬人寫法,這種寫法,亦花亦人,迷離惝荒,便于把自己的感受、體驗織入詞中加以表達,從另一面說,如果自己沒有這種深刻的體驗和入微的感受,也不可能很好地運用這種設(shè)身處地的擬人手法。而這恰是我們所以說詞中織入作者自己心態(tài)的一個根據(jù)。古人云“見花生情,見月傷心”,花、月本無情,所以如此,乃人心異耳。所以一見白桃花就聯(lián)想到誤嫁,就厭紅塵,這不是一個隨意的現(xiàn)象,乃是以己情注入對象,借對象吐露心曲的有意過程。了解這一點,可以幫助我們讀懂好些詩詞。
上一篇:王初桐《一枝花海淀觀桃》詠桃花詩賞析
下一篇:沈友琴《浪淘沙月下桃花》詠桃花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