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次韻楊公濟奉議梅花十首·其四》詠梅花詩鑒賞
月地云階漫一樽,玉奴終不負東昏。
臨春結綺荒荊棘,誰信幽香是返魂。
寫梅花之美與香。表愛梅之情。
“月地云階漫一樽”,月光普照大地,高入云天的臺階讬出瓊樓玉閣,對著一樽清酒豪飲。
“玉奴終不負東昏”,這句詩是用典。南齊東昏侯蕭寶卷昏庸無道,迷戀酒色,寵愛潘妃(潘妃小字玉兒)終致身死國滅。潘妃被俘,義不受辱,自縊而死。蘇軾這句詩既用此典,又作比,以玉奴比梅花,取玉奴之美色比喻梅花之美、取冰清玉潔的品格比喻梅花的豐神。全句的意思是說:齊東昏侯為潘妃而身死國滅,而潘妃則為東昏侯保持自己的美貌與冰清玉潔的品質,它是梅花的象征。聯系開端一句,在瓊樓玉宇,月地高天的自然美的環境中,一株如亭亭玉立的美人般的梅花樹,賞玩不盡。用典作比,準確地刻畫出梅花形神之美。
“臨春,結綺荒荊棘,誰信幽香是返魂”。這兩句寫梅花之香,蘇軾不直接描寫梅香,而連用典故 出梅香。陳后主於光昭殿前起臨春、結綺、望仙等三閣,皆用檀香木料,微風吹拂,香聞數星。陳后主每引賓客與貴妃等游宴。陳朝滅亡,美人故去,三閣荒蕪,但其香名長存。用以喻梅花香氣。尾句又用典,漢武帝曾令方士燒返魂香,以招來李夫人之魂。以香魂、香樹喻梅香。這句詩是說:“誰相信暗香是返魂之香呢! 言外之意是說其香有攝人魂魄的奇異魅力。總之這兩句總寫梅花之美而香,均以傾國傾城的李夫人,張貴妃為喻,以檀香木閣,返魂香為喻;但前句寫香氣襲遠,后句寫香氣攝人魂魄;然而均以美為前題。
全詩詠梅,空靈蘊藉。不質實,不雕飾,不落俗套。通篇用典,而且是把不同類型的典故連用在一起,表現一個中心主題,頌贊梅花之美與香,形神俱出。此正如清人紀昀所說:“全不是梅花典故,而非梅花不足以當之”。
上一篇:張謂《早梅》詠梅花詩賞析
下一篇:《梅花·次韻楊公濟奉議梅花十首·其五》詠梅花詩賞析